临安三绝(其二)锦溪

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誇翁子贤。

五百年间异人出,尽将锦绣裹山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不要嘲笑楚地的人戴上沐猴冠,越地的风俗只夸赞翁子的贤能。
在这五百年间,不同寻常的人物相继出现,他们用锦绣般的才华装点着山河大地。

注释

楚人:指楚地的人,这里可能含有贬义,比喻不识货的人。
沐猴冠:比喻装扮得不像样的人,讽刺某些人的虚伪。
越俗:越地的风俗,特指越地人民的评价标准。
翁子:对贤者的尊称,可能是某位贤能之人的代称。
异人:非凡出众的人。
锦绣:比喻华丽或才华出众。
山川:泛指大地的自然景观,也象征国家的疆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临安三绝(其二)锦溪》。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先,从“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誇翁子贤”两句来看,诗人通过提出历史上两个民族偏见的例子,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某些不切实际的评价标准或是流行的偏激观念进行批评。其中,“沐猴冠”出自《战国策》,指的是楚国人嘲笑沐猴的假装高贵,而“翁子贤”则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了越国人夸耀自己的英雄。

接着,“五百年间异人出,尽将锦绣裹山川。”这两句诗转向对历史长河中出现的不凡之士进行赞颂。这里的“五百年”可以理解为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而“异人”则指那些在这个漫长时期内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他们以非凡的手段和成就,影响了整个时代乃至自然山川。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对过往英雄的颂扬,展现了苏轼对于个人才华、社会评价以及历史进程的深刻认识。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偏见,尊重真实贡献的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临安三绝(其三)石镜

山鸡舞破半岩云,菱叶开残野水春。

应笑武都山下土,枉教明月殉佳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登玲珑山

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

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宿九仙山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馀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春词和韵(其三)

自寻蜀纸写吴歌,小字斜行未省多。

娇懒却嫌春战冷,手拈牙笔倩人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