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月茅茨静竹扉,论心方洽忽辞归。
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
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
相知若问年来意,已傍西湖买钓矶。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情与哲思。首句“五月茅茨静竹扉”以简练之笔勾勒出送别的季节与地点,五月的炎热与竹扉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氛围。接着,“论心方洽忽辞归”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突然分别时的意外与不舍。
“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两句,通过想象友人独自驾舟于江上,面对炎炎夏日,以及对家中年迈父母的眷恋,展现了友情与亲情的交织,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性深处情感的深刻洞察。
“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则转向对学问与人生的思考,提出对传统经典的理解不应止步于表面,而是要探寻其背后的真谛。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诗人对自己追求真理的自我反思。
最后,“相知若问年来意,已傍西湖买钓矶”以西湖为背景,预示着友人将在此地寻求心灵的平静与生活的乐趣。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生活态度的向往——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巧妙地融入了对友情、亲情、学问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不详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百事支离力不禁,一官栖息病相侵。
星辰魏阙江湖迥,松柏茅茨岁月深。
欲倚黄精消白发,由来空谷有馀音。
曲肱已醒浮云梦,荷蒉休疑击磬心。
秋风吹散锦溪云,一笑南山雨后新。
诗妙尽从言外得,《易》微谁见画前真?
登山脚健何妨老,留客情深不计贫。
朱吕月林传故事,他年还许上西邻。
钟陵雪后市灯残,箫鼓江船发晓寒。
山水总怜南国好,才猷须济朔方艰。
綵衣得侍仙舟远,春色行应故里看。
别去中宵瞻北极,五云飞处是长安。
相别翻怜相见时,碧桃开尽桂花枝。
光阴如许成虚掷,世故摧人总不知。
云路不须朱绂去,归帆且得綵衣随。
岚山风景濂溪近,此去还应自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