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仰止扶藜鬓发苍,恰当风雨暗三湘。
为谁一辟天无际,及我重来日未央。
江过数州多曲折,山缘长亩半青黄。
老僧耐得从头问,问到吴门竟渺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傅良登祝融峰时的景象和个人感受。首句"仰止扶藜鬓发苍",通过"扶藜"和"鬓发苍"刻画出诗人年迈却坚韧的形象,他步履蹒跚地攀登祝融峰,显得有些沧桑。"恰当风雨暗三湘",写出了登山时的天气状况,风雨交加,使得湘江两岸的景色更加晦暗,增添了旅途的艰辛。
"为谁一辟天无际,及我重来日未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壮丽景色的惊叹,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欣赏这壮丽的风景,而他自己在日落时分再次登临,寓意着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江过数州多曲折,山缘长亩半青黄",进一步描绘了湘江蜿蜒流经多个州郡的景象,山峦起伏,田野间青黄相接,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变化。
最后两句"老僧耐得从头问,问到吴门竟渺茫",诗人以老僧自比,虽然年迈,但仍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询问着眼前的景致,然而当他问及更远处的吴门(可能指吴地的名胜),却发现自己的视野变得模糊不清,寓言般地表达了人生的迷茫和未知。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融入了人生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家陈傅良的深沉思考。
不详
总角相看五十年,行藏殊辙各皤然。
岂无子美书成束,欲送相如赋上天。
俗眼不宽多小谨,交情何限复长篇。
乘壶偶自兵厨至,聊助征帆一醉眠。
行藏独倚少陵楼,怨鹤愁猿孰与俦。
尝与万人争魏阙,何如一壑老菟裘。
追随士友从吾好,领略江山自此游。
急趁梅花理归棹,双溪为我亦西流。
括州太守□亭侯,及与前时一辈游。
剩欲池塘看芳草,谩随烟雨上危楼。
无钱可解催科拙,有酒能宽放逐愁。
可笑杜陵严武客,时时傍舍过墙头。
此夕其如好客何,秋风袅袅水微波。
渡江公子今无恙,上蔡家声世不多。
未放清朝空老去,欲谈前事竟谁过。
阻陪觞豆彷徨久,坐想风流为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