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同时敏送仲玉景和归途有感作

漠漠轻云淡淡风,御沟溶漾落花红。

一番离别中年后,千里河山夕照中。

垂角故人霜两鬓,关心岐路草连空。

归来稚子迎门笑,何日亲交送阿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四月十三日同时敏送仲玉景和归途有感作》描绘了一幅春日离别与归家的画面。首句“漠漠轻云淡淡风”以轻盈的云朵和微风渲染出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着离别的场景。"御沟溶漾落花红"则通过御沟中的落花,映衬出春天的色彩,也寓言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一番离别中年后”表达了诗人对中年离别的感慨,流露出岁月无情的意味。接下来,“千里河山夕照中”将视线扩展到广阔的河山,夕阳映照下,更显离别后的孤独与辽远。

“垂角故人霜两鬓”描绘了老友的苍老形象,暗示友情经年累月的沉淀。"关心岐路草连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以及对前途未卜的忧虑,路边的荒草连接天际,象征着未知的远方。

最后两句“归来稚子迎门笑,何日亲交送阿翁”,画面温馨而感人,稚子的笑颜与老者的离去形成对比,反映出生活的轮回和亲情的温暖。诗人以问句收尾,引发读者对重逢之日的期待,也表达了对友人晚景的深深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生活的真实与希望,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609)

顾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斋居览菽园杂记有感呈三江

东观紬书共几篇,南宫题草又三年。

风流未敢忘前辈,名姓多应愧后贤。

云里泰阶星近远,天涯岐路草芊绵。

夜来梦好君知否,一棹扁舟野水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计郎中汝和墨菊曹汝学家藏

郎中画菊真是菊,蒙泉蒲萄太常竹。

一时能事并驰声,岂直文章难继续。

狂挥急扫皆称意,不特品高机亦熟。

西涯坐间生色障,一见当时已心服。

不知何日到君家,净洗朱铅斗清淑。

疏篁古木交映带,深浅生枯俱入态。

欹风一枝惊欲折,倚竹数丛如有待。

飞鸾坠羽时自压,老蛟蜕骨令人骇。

张颠草圣久寂寞,何意兹晨忽倾盖。

郎中郎中今有无,后来尚远眼中疏。

柔肌脆骨争媚妩,不然蔓草纷黄垆。

颓波一去谁与返,把卷抚玩增长吁。

君不见近时淮海上,亦有菊花一派往往传京都。

形式: 古风

出郊

小队黄衫簇绛灯,春来几度出郊行。

桃花结子杨花尽,只有蘼芜满路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冬至谒陵次三江送行韵

初阳映雪暖欲蒸,千门瑞气通诸陵。

朝廷报本严奠扫,秩礼远自前王兴。

秋霜春雨意惨惨,奁香篚帛心兢兢。

高皇统天祀万世,奋自垄亩挥戟矜。

两都并建始文祖,鼎命重为诸孙凝。

传闻桥山初启邑,鸾舆玉趾几降登。

小臣何幸得将事,敢论暑雨仍寒冰。

经涂百里净如扫,舆夫踊跃誇力胜。

回龙小憩才半道,瞬息已睹洪仁灯。

入门弛担随所适,东寮西馆各有朋。

山僧频见头亦白,为我载演牛车乘。

寒光淩乱入窗户,起视海月摩空升。

瑶宫银阙自万古,虽有晦蚀无亏增。

嫦娥悄立如有恨,欲斩桂树嗟谁能。

斋居元不碍酬咏,公诗险语何层层。

磨崖拟刻永昭颂,挽断千仞寒溪藤。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