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芳树啼莺絮乱飞,疾风吹雨送愁归。

梨花落莫还乡梦,麦粥凄凉展墓仪。

倦客忍听溪上曲,游人犹习水边嬉。

西瞻太白家何在,拟托征鸿寄我衣。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盛开的树上,黄莺鸣叫,柳絮纷飞,疾风夹杂着雨水,似乎要把我的忧愁送回故乡。
梨花凋零,我不禁想起回家的梦境,喝着寒酸的麦粥,心中充满对祭奠亲人的哀思。
疲惫的旅人难以忍受溪边传来的乐曲,游玩的人还在水边嬉戏,全然不知我的心情。
遥望西方,太白星的光芒下,故乡的家在哪里?我打算托付南飞的大雁,帮我带去衣物以示思念。

注释

芳树:盛开的树木。
啼莺:鸣叫的黄莺。
絮乱飞:柳絮纷飞。
疾风:快速的风。
麦粥:用麦子煮成的粥。
墓仪:祭奠仪式。
倦客:疲惫的旅人。
征鸿:南飞的大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子思乡的图景。开篇“芳树啼莺絮乱飞”展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鸟鸣啁啾,花瓣纷飞,却也透露出一种生命力与无常感的对比。

紧接着,“疾风吹雨送愁归”则以自然现象作为情感的载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归思。这里的“愁”是由春天的景物激发出来的,对于游子而言,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却也常常让人产生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接下来的“梨花落莫还乡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梨花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春天景象,而是诗人无法实现归乡愿望的一种象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

“麦粥凄凉展墓仪”则是诗人心境的另一种写照。麦粥作为一种简单的食物,常常带有一种平淡而又凄凉的感觉。在这里,它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孤独,同时“展墓仪”则暗示了对生命无常与死亡的思考。

“倦客忍听溪上曲”、“游人犹习水边嬉”两句,则是对诗人旅途中的感受的一种描绘。在这里,溪流的歌声和游人的嬉戏都成了背景,但诗人却是一位疲惫之客,他们的心情并未因周围的欢乐而得到缓解。

最后,“西瞻太白家何在”、“拟托征鸿寄我衣”则是诗人对远方的眺望和内心的渴求。太白(李白)作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家”在这里既可以理解为他的故乡,也可以理解为他那自由不羁的精神世界。而“拟托征鸿寄我衣”则是在表达诗人希望通过飞鸿传书,向远方的亲朋好友传递自己的思念和寒冷。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归乡、孤独、生命无常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游子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以及在外漂泊的孤寂与凄凉。

收录诗词(318)

吴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字:叔永
  • 籍贯:潼川
  • 生卒年: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游大玲珑小玲珑

小玲珑,大玲珑,平林突起群玉峰。

霜铏剪取碧磈䃬,雷斧凿破青嵌崆。

自有此山生此石,鬼削天劖更无迹。

泗滨浮出瑞玉磬,周庙横陈古苍璧。

苍官俨冠剑,翠官披琅玕。

好风吹月来,光动九琳轩。

守庵道人形野倨,白领方袍草为屦。

颇奇二士入洞来,引向高亭最幽处。

他山岂无石,弄假不似真。

平泉马鹿迹何在,南墅甲乙名灰尘。

说真辩假无时了,山童隔竹敲茶臼。

形式: 古风

程顺子升斋

雨养焦谷芽,清晨勃然兴。

风入春笋节,一夕长数层。

地道元敏树,生意实可徵。

一息不滋长,枯荄莽丘陵。

所以务学者,进德长如登。

礼义所封植,忠和所薰蒸。

湛然清明气,于此中夜存。

德盛仁既熟,始如日之升。

今人废下学,乃以高自矜。

譬之凌霄花,霄竟不可凌。

子归且近思,从下观上腾。

谦谦以自牧,洞洞如不胜。

舜颜亦人耳,毋谓人鲜能。

形式: 古风

赋半斋送张清卿分教嘉定

斗城将军半段鎗,汉宫美人半额妆。

碧眼禅僧坐空室,花雨半床云半窗。

道如大路皆可遵,不间不界难为人。

卓哉圣人门,犹惜二三子。

冉求只向中道画,季路仅及升堂止。

穷山必到嵩华颠,穷水必极昆崙源。

若非身心实造诣,未免口耳空啾喧。

子归试取群书读,饱秣吾驹饭吾仆。

却将全体为渠说,荡出峨眉半轮月。

形式: 古风

塞雁

鸳鸯在鱼梁,在在能戢翼。

黄鸟止丘隅,止止得所息。

相彼雁与鸿,胡然生塞北。

城暗候火惊,云低空弦逼。

官军夜击鼓,奴或告之亟。

师老粮莫支,健儿恐烹食。

哀鸣号穷边,莽是狐兔窟。

天地生为心,曷使至此极。

所以周宣诗,矜人要安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