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仍古韵(其十)

静夜思妇泣,自言秦川女。

岁晏凄无俦,寒砧伴机杼。

荡子归不归,涟涟涕如雨。

钩帘望明月,明月上几许。

清光知我心,伫立无一语。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思妇在静夜中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开篇“静夜思妇泣”,直接点出主题,一位女子在夜晚哭泣,情绪低落。接着,“自言秦川女”表明了她的身份背景,暗示她可能远离家乡,身在异乡。

“岁晏凄无俦”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孤寂,岁末的寒冷更添了几分凄凉,没有伴侣陪伴,只有孤独相伴。“寒砧伴机杼”则通过具体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思妇的孤独感,寒风中捣衣声与织布机的响动,似乎都在诉说着她的寂寞。

“荡子归不归”是思妇内心最深切的疑问,她思念的丈夫是否能归来,这一问句充满了期待与不安。接下来,“涟涟涕如雨”生动地描绘了她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如同连绵不断的雨滴,表达了她情感的深厚与复杂。

“钩帘望明月”展现了思妇试图通过仰望明月来寄托自己的思绪,月亮成为了她情感的寄托。然而,“明月上几许”却让这份寄托显得遥不可及,月亮的高度似乎也象征着她与丈夫之间的距离。

“清光知我心”一句,思妇相信明月能够理解她的心意,这既是对自然界的美好想象,也是对远方丈夫的一种呼唤。最后,“伫立无一语”则以静默收尾,思妇站在那里,虽然心中有千言万语,但最终却只能沉默,这份无声的表达更加深了读者对她情感的理解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思妇的形象,展现了她在孤独与思念中的内心世界,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73)

魏学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 字:子敬
  • 籍贯: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
  • 生卒年:约1596——约1625

相关古诗词

拟古仍古韵(其十一)

游思随飘风,远历杜陵道。

道傍合欢花,悉成断肠草。

红颜不堪驻,妾愁君亦老。

为乐逮良辰,归来何不早。

人生数离别,百年非寿考。

忙忙风尘中,荣名讵为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拟古仍古韵(其十二)

洛阳多丽人,罗袂纷相属。

道逢七香车,芳风漾微绿。

夹毂愿借问,来迟去已速。

幸我遇狭斜,目远路更促。

彷佛见蛾眉,不用艳妆束。

嫣然一流盼,朱颜美如玉。

所思不可见,弹古相思曲。

曲中竟何言,理短情自促。

野卉非不香,采之徒踯躅。

今日白头吟,昨日黄金屋。

形式: 古风

拟古仍古韵(其十三)

行役出北门,怅然见新墓。

朴樕集归乌,荒榛翳村路。

生人尽黄土,有晨终有暮。

死者梦已觉,生者懵未寤。

落落初栽柏,泠泠泫残露。

金帐苟不死,我亦图自固。

百年饲蝼蚁,古来有长度。

行乐惟富贵,先为行乐误。

亮彼墓中人,当年曾纨裤。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拟古仍古韵(其十四)

化久谁复戚,年少相与亲。

灼灼艳繁华,弃捐归荒坟。

骸骼变旅谷,樵竖摧为薪。

所幸身既死,不更愁杀人。

感此凋朱颜,怊怅悲前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