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覃溪先生以先文节公像属题像李晞古笔藏夏邑彭春衣侍讲家此先生属山阴朱兰圃临本也

我生后公不卅世,公之斑斑无复存。

西江巨派遍海内,摩围衍脉枯生尘。

家风鲜嗣愧才下,空缅仿像劳心魂。

北平学士示我画,我祖生气今犹新。

映之苍壁太古色,洗以渌水空天痕。

双晴熊熊裂积铁,广袖落落生长云。

深山大泽百秘怪,坐朝诗祖来如奔。

何人作绘铸生面,李待诏唐超不群。

明知尽以人不朽,想见下笔工苦辛。

匡庐大好读书处,世间丘壑卑何论。

可怜一与人世事,楼毁消骨忧殉身。

文章光燄在天地,绢素惨淡磨朝昏。

先生今世巨手笔,后先作者通精神。

赋诗还画九顿首,莫乞馀慧张衰门。

愿从大匠请绳墨,华冑敢恃图中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对翁覃溪先生所赠先文节公画像的题赞。黄景仁通过描绘画像的细节,表达了对先文节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赞美了画家李晞古的技艺。

诗中首先提到自己与先文节公的年代差距,感叹其形象已不再存,但通过画像得以延续。接着描述画像的背景和色彩,如苍壁的古色、渌水的空天痕,以及画像中人物的神态和气势,如“双晴熊熊裂积铁”、“广袖落落生长云”,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威严与飘逸。诗中还提到画像中的神秘元素,如“深山大泽百秘怪”,暗示了先文节公的智慧与影响力。

黄景仁对画家李晞古的技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作品不仅使人物栩栩如生,更是将人物的精神与气韵融入其中,使得画像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他进一步表达了对先文节公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李晞古艺术成就的赞赏。

最后,黄景仁请求先文节公在天之灵给予指导,并希望自己的才能能够得到提升,与先贤们的精神相通。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画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体现了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桂贞曲为潘兰垞赋

桂枝中抱辛,较甚莲心苦。

剖作琵琶槽,切切能私语。

不比红豆枝,祇按相思谱。

过客倾耳听,繁丝激悽楚。

曲终人马喧,此别成千古。

窅窅墓门风,霏霏陌头雨。

攀树迷故柯,寻声何处所。

时见杨柳花,弥漫扑空舞。

形式: 古风

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一)

风色荆门寒,萧条岁又阑。

六街飞盖满,独客废书叹。

旅食谋欢少,清游觅伴难。

朝来径孤往,瘦蹇胜雕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二)

崇南坊角路,侧帽自行吟。

市尽天围堞,霜清寺出林。

宫云荒碣石,台日澹黄金。

幸有故人共,慨然谈古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三)

长安棋局外,高卧羡能仁。

古磩忘年树,虚龛积寸尘。

闭门知客少,退院识僧真。

便欲肩行李,从兹寄病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