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江城子.和陈仁和韵

玉箫声远忆骖鸾。几悲欢。带罗宽。

且对花前,痛饮莫留残。

归去小窗明月在,云一缕,玉千竿。

吴霜应点鬓云斑。绮窗闲。梦连环。

说与东风,归意有无间。

芳草姑苏台下路,和泪看,小屏山。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以《江神子》或《江城子》为调名,和陈仁和韵。词中通过玉箫声、回忆、饮酒、月下归思等意象,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和对远方故人的深深思念。

"玉箫声远忆骖鸾",开篇以悠扬的玉箫声唤起对往昔与佳人共乘鸾鸟的美好回忆,营造出一种梦幻而遥远的氛围。

"几悲欢",短短三字概括了人生的起伏变化,既有欢乐时光,也有悲伤时刻。

"带罗宽",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愁苦,衣带渐宽,可能是因为思念太深,也可能是岁月流逝的痕迹。

"且对花前,痛饮莫留残",词人借酒浇愁,希望能暂时忘却烦恼,但终究无法抵挡内心的哀愁。

"归去小窗明月在,云一缕,玉千竿",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词人想象着归家后只有明月相伴,孤独之情溢于言表。

"吴霜应点鬓云斑",运用比喻,形容白发如霜,暗示了词人年华老去,增添了离别的凄凉。

"绮窗闲,梦连环",窗内人儿空自闲坐,梦境中又与心上人相逢,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

"说与东风,归意有无间",词人试图向东风倾诉归乡的心愿,但这份心意却似有还无,难以确定。

最后三句"芳草姑苏台下路,和泪看,小屏山",以姑苏台下的芳草和泪水满目的画面收尾,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的牵挂和无尽的思念,以及对相聚无期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豪放词风中蕴含的细腻情感。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江神子/江城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乱云扰扰水潺潺。笑溪山。几时闲。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万壑千岩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

倦游回首且加餐。短篷寒。画图间。见说娇颦,拥髻待君看。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神子(其二)和李能伯韵呈赵晋臣

五云高处望西清。玉阶升。棣华荣。

筑屋溪头,楼观画难成。

长夜笙歌还起问,谁放月,又西沉。

家传鸿宝旧知名。看长生。奉严宸。

且把风流,水北画耆英。

咫尺西风诗酒社,石鼎句,要弥明。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神子/江城子(其三)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神子/江城子(其一)闻蝉蛙戏作

簟铺湘竹帐垂纱。醉眠些。梦天涯。

一枕惊回,水底沸鸣蛙。

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苦,为官哪。

心空喧静不争多。病维摩。意云何。

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

斜日绿阴枝上噪,还又问,是蝉么。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