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牌子慢/卓牌子.中秋次田不伐韵

西楼天将晚。流素月、寒光正满。

楼上笑揖姮娥,似看罗袜尘生,鬓云风乱。

珠帘终夕卷。判不寐、阑干凭暖。

好在影落清尊,冷侵香幄,欢馀未教人散。

形式: 词牌: 卓牌子

翻译

西楼时近傍晚,明亮的月亮如流素般洒下寒冷的光芒。
在楼上,有人笑着向嫦娥行礼,仿佛能看到她裙摆轻扬,发髻被风吹乱。
整夜,珠帘都敞开着,我决定不入睡,倚着栏杆感受温暖。
美好的月影映在酒杯中,冷气侵入香气缭绕的帐幕,欢乐尚未让人离去。

注释

流素月:形容明亮的月亮像流动的素色丝绸。
姮娥: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宫仙女。
罗袜尘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裙摆微扬尘土。
阑干凭暖:倚靠栏杆取暖,表达夜晚的寒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月下的楼上雅集图景。诗人通过对西楼夜晚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优美而又略带哀愁的情境。

“西楼天将晚。流素月、寒光正满。” 开篇两句,便设定了背景:黄昏时分,夜幕即将降临,而那轮明月则洒下清冷的光辉,如同水银泻地一般充盈。

“楼上笑揖姮娥,似看罗袜尘生,鬓云风乱。” 这里诗人描绘了一位佳人在西楼上的优雅姿态,她似乎在对月神微笑,而她的罗袜则如同尘埃一样轻盈飘逸。同时,鬓发被风吹得蓬乱,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场景中的活力与美感。

“珠帘终夕卷。” 珠帘在夜色中缓缓卷起,这不仅是对室内环境的描绘,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私密空间的营造。

“判不寐、阑干凭暖。” 诗人通过“判不寐”表达了一种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状态,而“阑干凭暖”则传递出一种对温暖和安宁的向往。

“好在影落清尊,冷侵香幄,欢馀未教人散。” 最后两句诗,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那是月影下的清酒,以及那份即使遭遇寒意侵袭,也不愿让这份欢乐迅速消逝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描绘楼上雅集,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在诗人笔下,那个夜晚,不仅有月亮,还有人间温情的交织。

收录诗词(173)

杨无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 字:无咎
  • 籍贯:自号逃禅老
  • 生卒年:1097~1171

相关古诗词

垂丝钓(其一)

燕将旧侣。呢喃终日相语。似惜别离情,知几许。

谁与度。为向人代诉。空朝暮。谩千言百句。

怎生会得,争如作个青羽。又闻院宇。不在当时住。

飞去无寻处。肠万缕。寄暴风横雨。

形式: 词牌: 垂丝钓

垂丝钓(其二)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

玉纤半露。香檀低应鼍鼓。逸调响穿空,云不度。

情几许。看两眉碧聚。为谁诉。听敲冰戛玉。

恨云怨雨。声声总在愁处。放杯未举。倾坐惊相顾。

应也肠千缕。人欲去。更画檐细雨。

形式: 词牌: 垂丝钓

夜行船(其五)

夹岸绮罗欢聚。看喧喧、彩舟来去。

晴放湖光,雨添山色,谁识总相宜处。

输与骚人知胜趣。醉临流、戏评坡句。

若把西湖比西子,这东湖、似东邻女。

形式: 词牌: 夜行船

夜行船(其二)吕倩

醉袖轻拢檀板转。听声声、晓莺初啭。

花落江南,柳青客舍,多少旧愁新怨。

我也寻常听见惯。浑不似、这翻撩乱。

调少情多,语娇声咽,曲与寸肠俱断。

形式: 词牌: 夜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