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偶书寄苏台旧僚友

吴门吏隐过三年,何事陶潜捧诏还。

步武已趋龙尾道,梦魂犹忆虎丘山。

花开茂苑谁同醉,雪满梁园独掩关。

会待他年求郡印,剑池重绕碧潺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苏州的官员隐居了三年,为何陶潜接到诏书又要返回呢?
他已经走在接近皇城的道路,但梦中依然怀念着虎丘山。
花开在繁盛的园林,却无人共饮,大雪覆盖了梁园,他独自关门闭守。
他期待着将来能获取郡守的官印,再次漫步剑池,倾听碧水潺潺

注释

吴门:指苏州。
吏隐:官员隐居。
过三年:隐居了三年。
陶潜:东晋诗人,以隐逸著称。
捧诏还:接到诏书后返回。
步武:脚步,这里指仕途。
龙尾道:比喻接近皇权中心的道路。
虎丘山:苏州名胜,象征隐逸之地。
花开茂苑:花开得繁盛的园林。
谁同醉:无人共饮。
梁园:西汉梁孝王的园林,代指豪华园林。
独掩关:独自关门。
他年:将来。
求郡印:获取郡守官印。
剑池:苏州虎丘的著名景点,有剑池传说。
碧潺潺:碧绿的流水声。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别开生面的图景。"吴门吏隐过三年"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淡漠,这里的“三年”可理解为长时间的压抑和等待。接下来的"何事陶潜捧诏还"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高洁士人陶渊明的向往,希望能够像他一样辞官归隐,摆脱尘世的羁绊。

"步武已趋龙尾道"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而"梦魂犹忆虎丘山"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和自然情趣的渴望。这里的“虎丘山”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

"花开茂苑谁同醉,雪满梁园独掩关"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在春日与冬日的情景中都感到孤独,他渴望有知音共享,却又不得不独自关闭心扉。这里的“花开”和“雪满”是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描写,而“茂苑”和“梁园”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

"会待他年求郡印,剑池重绕碧潺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可能回归官场以实现个人抱负的预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定的情感态度。这里的“他年”暗示了一种时间的流转和等待,“郡印”则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而"剑池重绕碧潺潺"则通过对水景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平静而深远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于生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岁暮感怀

岁暮山城放逐臣,老从霄汉委泥尘。

公卿别后全无信,兄弟书来祇说贫。

眼看青山休未得,鬓垂华发摘空频。

文章气概成何事,沾惹虚名误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岁暮感怀贻冯同年中允(其三)

谪居京信断,岁暮更凄凉。

郡僻青山合,官闲白日长。

烧烟侵寺舍,林雪照街坊。

为有迁莺侣,诗情不敢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岁暮感怀贻冯同年中允(其二)

岁暮客商山,谪居多昼眠。

梦回红药树,身落紫微天。

不得亲公事,如何望俸钱。

荒城共谁语,除却访同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岁暮感怀贻冯同年中允(其一)

谪宦商于郡,闲门车马稀。

尘侵书命笔,香散入朝衣。

烧尽峰峦出,霜晴木叶飞。

夜来天欲雪,寒梦不成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