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感秋四十首》中的其二十五。全诗以感秋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举世知名蚤,中年学道迟”点明了诗人早年即已闻名于世,但到了中年才开始学习道家思想,暗含着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反思和遗憾。
颔联“识途伤老马,戢翼愧长离”运用了两个典故,老马识途的故事表达了对年老而力不从心的感慨,长离鸟折翼则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展翅高飞的自责和愧疚。
颈联“与客吟风竹,寻僧供露葵”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竹林中吟诗作对,寻找僧侣供养露葵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尾联“旷怀人境内,何叹路多歧”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尘世,却能保持旷达的心境,对于人生的多变和选择的困难,并不感到叹息,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比、典故和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生道路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