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过憩天王寺

炎暑不可度,端居日方永。

同袍四五人,共爱山中静。

飞阁轶氛埃,丛林逗萝径。

潭静日已秋,竹深午犹暝。

初沿双溪转,稍入空中境。

婉婉林鸟声,悠悠野僧定。

平生好幽玩,尽日惬佳兴。

山水发清机,风泉澹初性。

日夕徐徐归,云间响孤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夏日过憩天王寺》描绘了炎炎夏日中的一次清凉游历。诗的前四句表达了酷暑难耐时,诗人与友人在山中寻求宁静的渴望。"飞阁轶氛埃,丛林逗萝径",通过描绘飞檐的阁楼和隐没在藤蔓中的小路,展现了寺庙环境的清幽和自然之美。

接下来,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潭水静谧、竹林深深,以及午后依然昏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深邃而静谧的氛围。"初沿双溪转,稍入空中境",写出他们沿着溪流漫步,仿佛进入了超凡脱俗的仙境。

"婉婉林鸟声,悠悠野僧定",鸟鸣声悠扬,僧人的禅定让人心灵得到净化。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幽静生活的向往和游玩的惬意。"山水发清机,风泉澹初性",进一步强调了山水之间的清新与淡泊,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本性的追求。

最后,诗人傍晚时分悠然归去,伴随着空中的磬声,整个旅程显得更加宁静而富有禅意。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夏日寺庙游历的体验,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经友人故宅

策马孤城下,经过泪盈襟。

开门絓蟏蛸,井灶莓苔深。

念彼泉下人,悽然杳难寻。

萧条故篱菊,识我平生心。

揽辔向前路,徘徊出寒林。

谁知山阳笛,恻怆犹至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别陈平叔归黄山

置酒雁峰上,酣歌豁冲襟。

临觞不尽醉,何以慰我心。

望望遥天云,苍苍远州树。

落日波上风,残钟鸟边屿。

此别虽未远,重来复何时。

论交愧知己,握手翻成悲。

君卧黄山云,我弄沧洲月。

云月两悠悠,相思坐超忽。

形式: 古风

思诚斋为曾照磨赋

冲漠窅无眹,苍苍但幽玄。

仲尼既摽本,兹道常豁然。

末流矜小智,百伪汨其天。

达人贵精一,思将体乎乾。

斋居澹而默,万汇纷我前。

浑沦灵台奥,缅尔太极先。

众妙倏有契,洞然冰鉴悬。

始从勿妄语,终以谐圣贤。

谁欤洓水翁,千载感微言。

形式: 古风

潘源润思义轩

志士顾名节,商人竞刀锥。

义路久荒没,人谁得其蹊。

夷齐独何为,行矣西山薇。

猗彼延陵子,高踪邈难期。

清风激颓靡,薄俗渐浇漓。

岂意千世下,人犹想刑仪。

端居贵名教,动息怀所宜。

冥心戒苟得,百行从可知。

仲尼有明训,勖尔恒自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