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酒雁峰上,酣歌豁冲襟。
临觞不尽醉,何以慰我心。
望望遥天云,苍苍远州树。
落日波上风,残钟鸟边屿。
此别虽未远,重来复何时。
论交愧知己,握手翻成悲。
君卧黄山云,我弄沧洲月。
云月两悠悠,相思坐超忽。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冲漠窅无眹,苍苍但幽玄。
仲尼既摽本,兹道常豁然。
末流矜小智,百伪汨其天。
达人贵精一,思将体乎乾。
斋居澹而默,万汇纷我前。
浑沦灵台奥,缅尔太极先。
众妙倏有契,洞然冰鉴悬。
始从勿妄语,终以谐圣贤。
谁欤洓水翁,千载感微言。
志士顾名节,商人竞刀锥。
义路久荒没,人谁得其蹊。
夷齐独何为,行矣西山薇。
猗彼延陵子,高踪邈难期。
清风激颓靡,薄俗渐浇漓。
岂意千世下,人犹想刑仪。
端居贵名教,动息怀所宜。
冥心戒苟得,百行从可知。
仲尼有明训,勖尔恒自持。
交久敬弥笃,仲尼称其贤。
廛居任湫隘,豆肉不掩肩。
美哉君臣义,金石行当宣。
遂令太史公,忻慕思执鞭。
吾子重高节,尚友千古前。
堂开七岩下,中有双涧泉。
宴坐澹无私,恬然忘外喧。
寤寐梦先哲,道存犹未捐。
余惭石父贱,感激应谁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