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康平仲侍郎从丞相张公登倚云亭(其一)

皂盖凌虚岂易陪,扪参那复欲高哉。

云关□处尘踪断,松盖阴中宝地开。

戎幕寇平高卧鼓,宾筵诗罢细衔杯。

笑谈疑在青冥上,坐近中天两两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黑色的伞盖高悬空中,这并非寻常可比,想攀爬参星又怎能更高呢?
云雾缭绕的关隘,尘世足迹已断绝,松荫之下隐藏着神圣之地。
战事平定后,我悠闲地躺在鼓声中,宾主宴席间,诗篇吟罢,慢慢品味美酒。
谈笑之间仿佛在九天之上,座位靠近中天,如同双座仙台。

注释

皂盖:黑色的伞盖,古代官吏出行时头顶的装饰物。
凌虚:高升、超越尘世。
岂易陪:非同寻常,难以相随。
扪参:伸手触摸参星,古代神话中的星辰。
那复:怎能再。
云关:云雾缭绕的边关。
尘踪断:人迹罕至,尘世痕迹消失。
松盖:松树形成的阴凉。
宝地:神圣或隐秘的地方。
戎幕:军帐,指战事结束后的平静生活。
寇平:敌寇被平定。
高卧鼓:悠闲地躺着听鼓声,形容闲适。
宾筵:宾客的宴席。
细衔杯:慢慢地品尝酒杯。
青冥:天空的别称,指高远之处。
坐近中天:座位接近天空中央。
两两台:双座仙台,可能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开篇两句“皂盖凌虚岂易陪,扪参那复欲高哉”通过对比皂盖(一种植物)和参星的高低,表达了诗人对于位置和地位的超脱态度,不羡慕高处,也不忧虑低就。

接着,“云关□处尘踪断,松盖阴中宝地开”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云关可能指的是某个山谷之隅,那里的尘世纷扰已经被切断,而“松盖阴中宝地开”则表现了诗人发现了一片宁静而美好的心灵寄托之地。

“戎幕寇平高卧鼓,宾筵诗罢细衔杯”显示了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这里的“戎幕”是军营的意思,“寇平”意味着敌寇被平息,“高卧鼓”则可能指的是高处的警报之鼓已经停止,而“宾筵诗罢细衔杯”则是在宴席上,宾客们放下笔墨,细品美酒,这一切都象征着和平与欢乐。

最后,“笑谈疑在青冥上,坐近中天两两台”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境界。这里的“青冥”指的是高远的天空,而“两两台”可能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观察世界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以及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隐者陈无隅(其二)

历井扪参踏藓苔,山腰海角偶徘徊。

身从飘泊似浮水,眼见纷华等湿灰。

共煮松风占乳信,试寻香雪探芳媒。

笑谈疑在蓬瀛上,下视云中两两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隐者陈无隅(其一)

柴门寂寂闭山光,客至供糜有二方。

谁荐唐衢归魏阙,肯令王适老阌乡。

藕塘待晚对幽壑,竹院消闲近宝坊。

用舍由时姑袖手,岂无真乐在濠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其二)

自分人非日九迁,一官民社敢妨贤。

脱尘未踏邻虚地,通籍犹分小有天。

餐玉近传曾试法,买山取足不论钱。

疏慵未似嵇中散,会有斜封落雁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其一)

是邦谁及大夫贤,无地容才试十全。

侧席剩闻求德友,深居那得隐臞仙。

张罗永日无过辙,解榻何人许对眠。

莫为时危闲矍铄,要看走马勒燕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