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其二)别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形式: 古风

翻译

老朋友即将远行千里,离别之际还依依不舍。
人的脚步还能再回转,但岁月流逝无法追回。
询问岁月去了哪里,它已远至天边尽头。
如同东流的水,岁月不断奔赴大海,不知何时回归。
东邻的酒刚酿成,西舍的猪也长肥了。
暂且为今日的欢乐,安慰这长久的悲伤岁月。
不必哀叹旧岁的离去,新的一年就在眼前。
离去就不要再回头,只愿你远离衰老和疲惫。

注释

适:前往, 远行。
迟迟:依依不舍, 拖延不决。
犹可复:还可以回头。
岁行:岁月的流逝。
天一涯:天边, 极远的地方。
赴海:奔赴大海。
西舍:邻居的西屋。
慰:安慰。
辞:告别。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深刻地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离别之痛,以及对于时间流逝无可追回的感慨。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通过故人临别迟迟不舍的场景,反映出人们对岁月流逝的无力感。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这四句诗直接表达了离别之情和时光难以挽留的情感。在这里,“故人”指的是即将远去的亲友,而“临别尚迟迟”则表现出人们对于分别的不舍与延缓,希望能够多陪伴一会。紧接着的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人可以重返,但岁月却无法追回,这种对比更突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这四句通过提问和设想的手法,将岁月的流逝比喻成奔腾向前的江河,强化了时间难以挽回的主题。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最后几句诗则转向生活中的喜悦和对未来岁月的祝愿。通过描绘邻里之间的丰收景象,以及享受一日之欢以慰藉年华易逝的哀愁,诗人传达了即使面对时光流逝,也要勇敢地向前看,不回头。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和岁月无情的深刻表达,以及在生活中寻找乐趣与希望的积极态度,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其三)守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形式: 古风

和子由踏青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和子由蚕市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

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

破瓢为轮土为釜,争买不啻金与纨。

忆昔与子皆童丱,年年废书走市观。

市人争誇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

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形式: 古风

客位假寐

谒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

岂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

同僚不解事,愠色见髯须。

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