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位假寐

谒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

岂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

同僚不解事,愠色见髯须。

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无法进入,只能独自坐着像枯死的树干。
不仅是主人忘记了客人,现在的我也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同事们不理解我的处境,从他们的愠怒神色中可以看出。
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暂时忍耐一下吧。

注释

谒:拜见。
兀坐:独自坐着。
枯株:枯死的树干。
岂惟:不仅。
忘客:忘记客人。
忘吾:忘记自己。
同僚:同事。
不解事:不理解。
愠色:愠怒的神色。
髯须:胡须。
性命忧:生命危险。
忍须臾:暂时忍耐。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孤独与忘我之境。"谒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表达了诗人因故不能进入某个地方或状态,而只能孤独地坐在那里,如同一棵干枯的树木,给人以静态而无生命力的感觉。"岂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则透露出一种超脱的心境,诗人不仅感受到了他人的遗忘,也似乎开始遗忘自我,这种对自我的放逐,是对现实的逃避。

"同僚不解事,愠色见髯须"中,“同僚”指的是共事之人,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内心的苦恼和无奈。"愠色"表达了一种抑郁的情绪,而“见髯须”则是这种情绪的外在体现,通过胡须的颜色可以看出诗人的忧虑。

最后两句"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尽管没有生死之忧,但诗人仍然要忍受眼前的困境,即便是短暂如须臾(极短的时间)也必须去承受。这里体现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遗忘和无奈的描写,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对现实的不满。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刘长安题薛周逸老亭,周善饮酒,未七十而致仕

近闻薛公子,早退惊常流。

买园招野鹤,凿井动潜虬。

自言酒中趣,一斗胜凉州。

翻然拂衣去,亲爱挽不留。

隐居亦何乐,素志庶可求。

所亡嗟无几,所得不啻酬。

青春为君好,白日为君悠。

山鸟奏琴筑,野花弄闲幽。

虽辞功与名,其乐实素侯。

至今清夜梦,尚惊冠压头。

谁能载美酒,往以大白浮。

之子虽不识,因公可与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中隐堂诗,并叙(其一)

去蜀初逃难,游秦遂不归。

园荒乔木老,堂在昔人非。

凿石清泉激,开门野鹤飞。

退居吾久念,长恐此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中隐堂诗,并叙(其二)

径转如修蟒,坡垂似伏鳌。

树从何代有,人与此堂高。

好古嗟生晚,偷闲厌久劳。

王孙早归隐,尘土污君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中隐堂诗,并叙(其三)

二月惊梅晚,幽香此地无。

依依慰远客,皎皎似吴姝。

不恨故园隔,空嗟芳岁徂。

春深桃杏乱,笑汝益羁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