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越州法华寺

寺在五峰阴,穿缘一径寻。

云藏古殿暗,石护小房深。

宿鸟连僧定,寒猿应客吟。

上方应见海,月出试登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寺庙坐落在五座山峰的背阴处,沿着一条小径蜿蜒探寻方可到达。
云雾缭绕让古老的殿堂显得幽暗,岩石环抱中小屋更显深邃。
夜宿的鸟儿与入定的僧人相伴无声,寒冷中的猿猴呼应着客人的吟诵。
山顶之上想必能望见大海,月出之时不妨尝试攀登而上,亲身体验。

注释

寺:寺庙。
五峰:五座山峰。
阴:背阴处。
穿缘:沿着边缘行走。
一径:一条小路。
云藏:被云雾笼罩。
古殿:古老的殿堂。
暗:昏暗。
石护:岩石保护。
小房:小屋。
深:深远。
宿鸟:夜宿的鸟儿。
连:伴随。
僧定:僧人入定(静坐冥想)。
寒猿:寒冷环境中的猿猴。
应:回应。
客吟:客人的吟诗。
上方:山顶之上。
应见:应该能看见。
海:大海。
月出:月亮升起时。
试登临:尝试攀登上去看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佛寺风光图。开篇“寺在五峰阴,穿缘一径寻”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环境背景:一个坐落于五座山峰之阴的寺庙,通过曲折的小路(一径)可达,给人一种探幽寻秘的感觉。接下来的“云藏古殿暗,石护小房深”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神秘与深远,云雾缭绕使得古老的殿宇变得隐蔽不见,而石头构成的围墙则保护着那些宁静的小屋,使之显得更加封闭而深邃。

“宿鸟连僧定,寒猿应客吟”两句,引入了生命的迹象——夜晚栖息在寺中的鸟儿与和尚同样安静,而寒冷的猿猴则以其啼叫声响应着过往的旅人。这些生灵的活动都在这个宁静的空间内发生,增添了一份生命力的气息。

最后,“上方应见海,月出试登临”两句,则是诗人站在高处,对着那应该能够望见的大海,等待着夜色中升起的明月,以此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攀登与超越。在这里,海和月象征着广阔无边和纯洁明净,是诗人心灵所向往之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寺庙生活的点滴展现,塑造出一种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的意境。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题豪家故池

岁久无泉引,春来仰雨流。

萍枯黏朽槛,沙浅露沈舟。

照影人何在,持竿客寄游。

翛然兴废外,回首谢眠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燕雏

掠水身犹重,偎风力尚微。

瓦苔难定立,檐雨忽喧归。

未识重溟远,先愁一叶飞。

衔泥在他日,两两占春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三峰府内矮柏十韵

擢秀依黄阁,移根自碧岑。

周围虽合抱,直上岂盈寻。

远砌行窥顶,当庭坐庇阴。

短堪惊众木,高已让他林。

日转无长影,风回有细音。

不容萝茑附,只耐雪霜侵。

玉帐笼应匝,牙旗倚更禁。

叶低宜拂席,枝袅易抽簪。

绿涧支离久,朱门掩映深。

何须一千丈,方有岁寒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个人三十韵

袅袅复盈盈,何年坠玉京。

见人还道姓,羞客不称名。

故事谙金谷,新居近石城。

脸横秋水溢,眉拂远山晴。

粉薄涂云母,簪寒篸水晶。

催来两桨送,怕起五丝萦。

髻学盘桓绾,床依宛转成。

博山凝雾重,油壁隐车轻。

额点梅花样,心通棘刺情。

搔头邀顾遇,约指到平生。

鱼网徐徐襞,螺卮浅浅倾。

芙蓉褥已展,豆蔻水休更。

赵女怜胶腻,丁娘爱烛明。

炷香龙荐脑,辟魇虎输精。

管咽参差韵,弦嘈倰僜声。

花残春寂寂,月落漏丁丁。

柳絮联章敏,椒花属思清。

剪罗成彩字,销蜡脱珠缨。

邂逅当投佩,难难莫拊楹。

熨来身热定,舐得面痕平。

匣镜金螭怒,帘旌绣兽狞。

颈长堪鹤并,腰细任蜂争。

滴泪泉饶竭,论心石未贞。

必双成凤去,岂独化蝉鸣。

书远肠空断,楼高胆易惊。

数钱红带结,斗草茜裙盛。

䘧柳阑干小,侵波略彴横。

夜愁遥寄雁,晓梦半和莺。

翼秪思鹣比,根长羡藕并。

可怜衣带缓,休赋重行行。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