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十四)

鞠之育之不羞耻,恩情亦各言其子。

天寒日暮山谷里,肠断非关陇头水。

儿呼母兮啼失声,依然离别难为情。

洒血仰头兮诉苍苍,知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形式: 古风

翻译

养育孩子从不感到羞耻,亲情中各自倾诉对孩子的爱。
即使天气寒冷,夕阳西下在山谷,心如刀绞并非因边关的流水。
孩子呼唤母亲,哭得泣不成声,分离的痛苦难以言表。
仰天洒泪向苍穹倾诉,深知这样的苦楚,宁愿从未出生。

注释

鞠之育之:养育。
羞耻:感到羞愧。
恩情:亲情。
言其子:倾诉对孩子的爱。
天寒日暮:天气寒冷,夕阳西下。
山谷里:山谷深处。
肠断:心如刀绞。
陇头水:边关的流水。
儿呼母兮:孩子呼唤母亲。
啼失声:泣不成声。
依然:仍然。
离别:分离。
洒血仰头兮:仰天洒泪。
诉苍苍:向苍穹倾诉。
知我如此:深知我这样的苦楚。
不如无生:宁愿从未出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胡笳十八拍》之《十四》,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心中的哀伤与无奈。

“鞠之育之不羞耻,恩情亦各言其子。”开篇即以比喻手法,借用鞠鼓来形容母爱的深沉和自豪,表达了对故土亲人的浓厚感情。

“天寒日暮山谷里,肠断非关陇头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递出一份哀愁与思念之情。这里的“肠断”形容心中的痛苦和不舍,显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挣裂感。

“儿呼母兮啼失声,依然离别难为情。”此句通过孩童对母亲的呼唤与啼泣,表现出离别之痛和对亲情的渴望。这里的“依然”二字,强调了这种情感的长久和深沉。

“洒血仰头兮诉苍苍,知我如此兮不如无生。”结尾两句以洒血仰首之姿,诉说天地间的哀愁,透露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悲怆。最后一句“知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则是对生命和命运的一种绝望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沉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于亲情、故土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十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生得胡儿拟弃捐。

一始扶床一初坐,抱携抚视皆可怜。

宁知远使问名姓,引袖拭泪悲且庆。

悲莫悲于生别离,悲在君家留二儿。

形式: 古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十二)

归来展转到五更,起看北斗天未明。

秦人筑城备胡处,扰扰唯有牛羊声。

万里飞蓬映天过,风吹汉地衣裳破。

欲往城南望城北,三步回头五步坐。

形式: 古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九)

柳絮已将春去远,攀条弄芳畏晼晚。

忧患众兮欢乐鲜,一去可怜终不返。

日夕思归不得归,山川满目泪沾衣。

罼圭苑里西风起,叹息人间万事非。

形式: 古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六)

青天漫漫覆长路,一纸短书无寄处。

月下长吟久不归,当时还见雁南飞。

弯弓射飞无远近,青冢路边南雁尽。

两处音尘从此绝,唯向东西望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