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九)

柳絮已将春去远,攀条弄芳畏晼晚。

忧患众兮欢乐鲜,一去可怜终不返。

日夕思归不得归,山川满目泪沾衣。

罼圭苑里西风起,叹息人间万事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逝去春天和个人悲凉命运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篇典型的表达个人悲凉情怀的抒情之作。

首句“柳絮已将春去远”通过柳絮飘飞来形容春天已经离去,表明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接下来的“攀条弄芳畏晼晚”,则描绘诗人在暮色中依依不舍地触摸着尚存的花朵,表现了对美好事物即将消失的惆怅。

“忧患众兮欢乐鲜”一句,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苦恼和快乐比例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痛苦多于欢乐的无奈与悲哀。紧接着,“一去可怜终不返”则强调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无法挽留,其消逝是永恒的。

“日夕思归不得归”表明诗人内心深处对家园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无奈,不能归去的痛苦。随后,“山川满目泪沾衣”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反映诗人的情感,泪水湿润了衣服,显示出内心的沉重悲哀。

最后两句“罩圭苑里西风起,叹息人间万事非”,则在一个特定的环境(罩圭苑)中捕捉到秋风的萧瑟,以此象征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诗人借西风之起来表达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叹息来传递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消逝、个人命运悲凉以及对现实苦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是一篇情真意切、抒情意味浓厚的作品。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六)

青天漫漫覆长路,一纸短书无寄处。

月下长吟久不归,当时还见雁南飞。

弯弓射飞无远近,青冢路边南雁尽。

两处音尘从此绝,唯向东西望明月。

形式: 古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五)

十三学得琵琶成,并幕重重卷画屏。

一见郎来双眼明,劝我酤酒花前倾。

齐言此夕乐未央,岂知此声能断肠。

如今正南看北斗,言语传情不如手。

低眉信手续续弹,弹看飞鸿劝胡酒。

形式: 古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四)

汉家公主出和亲,御厨络绎送八珍。

明妃初嫁与胡时,一生衣服尽随身。

眼长看地不称意,同是天涯沦落人。

我今一食日还并,短衣数挽不掩胫。

乃知贫贱别更苦,安得康强保天性。

形式: 古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三)

身执略兮入西关,关山阻脩兮行路难。

水头宿兮草头坐,在野只教心胆破。

更鞴彫鞍教走马,玉骨瘦来无一把。

几回抛鞚抱鞍桥,往往惊堕马蹄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