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山歌

珊瑚洲接沉香浦,乘潮直溯禅山坞。

禅山六市日繁华,户排文锦家玛瑙。

桑麻万井散鸡豚,竹苞箭茂相参伍。

文犀翡翠杂明珰,连衢列肆何辉煌。

击毂摩肩竞奔逐,憧憧杂沓尘纷芳。

回环曲水映清泚,朱楼对峙如翱翔。

西樵山抱芙蓉密,千红万绿争秋霜。

黄木湾头梅欲白,寒香迢递连阡陌。

夜市鲛人鬻绡归,朝烟估客乘槎泊。

鳀海岚波十万重,虞泉日月双环黑。

一从郊外事戎马,巢风穴雨愁家室。

坐数鹏溟百二乡,缘仆其人皆裙虱。

南海风光自太平,竹弦丝管争相鸣。

雄籓柱壮欃枪远,朝阙台高碧汉清。

今岁秋闱典特新,凤书馆阁来文臣。

远甸文风愈兴起,隽拔髦士皆麒麟。

太史春秋亦正富,翔龙威凤殊惊人。

当年陆贾亦说客,宣布帝德犹未真。

太史读书明国体,一觞一咏皆精神。

越王城下嗟陈迹,粤女花田坐锦茵。

手持金玉双笔管,随其道合能屈伸。

牙樯閒作禅山游,禅山观者如山丘。

未觉羽书生战垒,喜看天泽来龙洲。

务使闾阎生景色,能令海国见风流。

太史更能閒物外,禅机与我相唱詶。

一路梅花密相送,磬声敲彻海门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禅山歌》由明代诗人释今无创作,描绘了禅山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以及禅山与外界的和谐共处。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禅山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开篇以“珊瑚洲接沉香浦”起笔,通过“乘潮直溯禅山坞”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与静谧的禅山世界。接下来,“禅山六市日繁华,户排文锦家玛瑙”两句,展现了禅山市集的热闹与繁华,家家户户装饰精美,体现了禅山居民生活的富足与精致。

“桑麻万井散鸡豚,竹苞箭茂相参伍”描绘了禅山田园的广阔与生机,鸡豚在田野间自由奔跑,竹林与箭竹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接着,“文犀翡翠杂明珰,连衢列肆何辉煌”进一步展示了禅山商业的繁荣,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市场热闹非凡。

“击毂摩肩竞奔逐,憧憧杂沓尘纷芳”描绘了人们忙碌而有序的生活场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空气中弥漫着生活的气息。“回环曲水映清泚,朱楼对峙如翱翔”则以水景与高楼的对比,展现了禅山的自然美与建筑之美。

“西樵山抱芙蓉密,千红万绿争秋霜”通过西樵山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禅山的自然景观,千红万绿在秋天的霜中更加鲜明。而“黄木湾头梅欲白,寒香迢递连阡陌”则以黄木湾的梅花预示着冬日的来临,香气飘散在田野之间,充满了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循环。

“夜市鲛人鬻绡归,朝烟估客乘槎泊”描绘了禅山夜晚与清晨的景象,夜市繁忙,鲛人售卖丝绸,晨光中商船停泊,展现了禅山生活的多样性和时间的流转。

“鳀海岚波十万重,虞泉日月双环黑”通过海洋与泉水的描写,展现了禅山周边环境的辽阔与深邃。“一从郊外事戎马,巢风穴雨愁家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与离乱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南海风光自太平,竹弦丝管争相鸣”描绘了禅山的和平与文化繁荣,竹笛与丝弦的音乐在空中回响,展现了禅山人民的幸福生活。“雄籓柱壮欃枪远,朝阙台高碧汉清”通过军事与政治的描述,展现了禅山的安全与稳定。

“今岁秋闱典特新,凤书馆阁来文臣”描绘了禅山的文化活动,秋闱选拔文臣,凤书馆阁充满了知识与智慧的气息。“远甸文风愈兴起,隽拔髦士皆麒麟”表达了禅山文化的传播与影响,杰出人才层出不穷。

“太史春秋亦正富,翔龙威凤殊惊人”通过历史与神话的引用,展现了禅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年陆贾亦说客,宣布帝德犹未真”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反思。

“太史读书明国体,一觞一咏皆精神”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无论是日常的饮酒还是吟诗,都能体现人的精神追求。“越王城下嗟陈迹,粤女花田坐锦茵”通过历史遗迹与女性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禅山的历史文化和女性的柔美。

“手持金玉双笔管,随其道合能屈伸”描绘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展现出灵活多变的智慧。“牙樯閒作禅山游,禅山观者如山丘”表达了诗人对禅山的喜爱与赞美,游人如织,共同欣赏禅山的美景。

“未觉羽书生战垒,喜看天泽来龙洲”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自然的喜悦之情,没有战争的威胁,天降甘霖,滋润着大地。“务使闾阎生景色,能令海国见风流”强调了营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生机与魅力。

“太史更能閒物外,禅机与我相唱詶”表达了诗人与历史人物之间的共鸣,通过禅机的交流,达到了心灵的契合。“一路梅花密相送,磬声敲彻海门秋”以梅花与磬声作为结尾,象征着禅山四季常青,禅音悠扬,给人以宁静与希望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禅山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于自然、文化、历史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叶公旦

我从万里游玉京,无心兴发如浮萍。

忽然淹滞在山左,是梦非梦不能醒。

以此得交萧侍读,叶生座上尤聪明。

口头三昧殊滑稽,曼倩无乃成虚名。

艺苑旧坛标赤帜,绘家新意开青冥。

春气更浓冰欲坼,愁心万丈生南陌。

此意许我两人知,相看共作南中客。

心切倚门成孝友,我苦空瓢则固陋。

优劣虽然道不同,以此相知真可久。

为君起借主人杯,岂是区区斟寿酒。

形式: 古风

黎子以英州山见贻作供石歌

峨嵋居士有逸想,声名如山,才华万丈。

星芒月角恣幽赏,到处卿云随迭宕。

观山画水悟流波,胜因惯用无生奖。

手撚玉麈探禅窟,金山老宿毫光密。

半偈难消玛瑙杯,一言易变琉璃质。

补天五色鍊之馀,女娲失手苍龙得。

珊瑚树底浸逾红,老蚌腹中光篆刻。

丝文腻理天孙织,波声消歇太湖黑。

五千年后出人间,光印森罗皆辟易。

居士得之献老禅,金盘擎出烛人天。

珠池玉岭工力拙,八珍安可笑金仙。

已矣哉,旧事风流祇自传,亲眼不见亦徒然。

丈夫志气超千古,华嵩岱霍如浮烟。

黄河水源跨万里,一笑直倒昆崙巅。

不欲干情岳,岂肯滞心田。

何况眇小如丘壑,厌立云头看星落。

襄阳伏地未必痴,放诞安知无所托。

但令此志慕山林,一寸轻埃足寥廓。

君不见当年金谷围虚空,千株玉树金芙蓉。

凤啼深碧梧桐老,莺啭初红二月中。

月色无光九华燄,冰喉翠管五云乱。

黄金有炭不铸人,东门无路遭轻贱。

黎子志趣自非常,卓识曾经几回鍊。

入怀雀见霜钩白,观空意笑夷门浅。

贻我云根溢一船,胸中洒落如飞箭。

洪濛自此夜钟深,又移往事到如今。

形式: 古风

李鍊师伏妖歌

鍊师来自南岳山,秘携符术潜人间。

罗浮亦住冲虚观,腹饥分食葛洪丹。

妖狐白昼敢欺人,娥眉十八娇青春。

金线压成双凤袄,寸弓凌绝波心尘。

云鬟五六随侍奉,浓情皓腕芳魂动。

年少邀欢乐事饶,巨罗金错勤相送。

延得鍊师归宝阁,将到未到狐氛落。

狐愁漫倚天师符,欢情恍惚难如昨。

鍊师既到只寻常,无剑无印无旌幢。

井渫寒分一茗具,博山閒插半条香。

案头拾得包药纸,随拨尘埃随动指。

香烟爇纸吹巽风,须臾力士几惊死。

力士身长下九天,十分壮勇驱云烟。

手提玉女宫妆乱,摧抑掷向鍊师前。

翻身跃冶似无事,旁观十目皆洞然。

鍊师呼狐狐起立,漫言用慰如饮泣。

年少还贪旧日欢,横波送语声尤急。

又问云鬟已何之,答言动止皆相随。

来时不肯轻抛弃,腹中与处如囊锥。

鍊师摇手语皆止,狐向鍊师脱生死。

鍊师微笑垂衣袖,敏捷一入如苍鼠。

鍊师捉袖更书符,形声俱灭归虚无。

寒风四壁乍消落,光明依旧照屋庐。

复就宾阶恣语笑,主人欲谢防语粗。

嗟吁安得尽剪雷州葛,裁成衣袖遮天阔。

鍊师为我袖人妖,大地共睹升平乐。

形式: 古风

送西堂石鉴覞弟领众住栖贤

五叶天风吹欲落,银河之泻咽喷薄。

鲸鲵走陆化作鱼,江西驹儿产头角。

鞭风不踏紫陌尘,要使吼声喧五岳。

嗟吁大道时贤卑,至人不作使世疑。

浴雾已看文彩就,当头一喝成鹏飞。

如今分座龙象拥,高横玉麈深天机。

海波月起雁声来,坐念送君心迟迟。

栖贤我昔诛茅者,随师拾栗寒溪湄。

紫藤锦石不入眼,区区心迹今云疲。

吾师买马先买骨,秕糠如絮已粘泥。

衢头钟动市人丛,昙花岂得生其中。

不须呵我心先折,况复飘飘凌高风。

玉渊之水神龙藏,高崖灼烁骊珠光。

霞明雪净尘垢扫,追还九代轩琅琅。

入山却比谢安出,一丝九鼎悬穹苍。

吾生雅负素餐耻,譬如春梦不能起。

今日私心十倍欢,所能言者其粗耳。

寻常离别自有情,流光圣箭蜚英声。

悲欢在手不能用,眼看落叶堆高坪。

此山困厄数百载,杉松桧柏犹未改。

九曲澄渟天上来,五老芙蓉日飞盖。

石梁跨蹑断世心,幽人一入神踽踽。

所期万础绕千人,一丘一壑吾无取。

君但严持宝镜行,呶呶之物安足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