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自吹箫伴去,还再住、列仙儒。

想瑶草呼龙,梅花待鹤,诗鬓慵梳。

平生爱寻先隐,冷襟怀、要与俗人疏。

可惜风骚零落,而今才到清都。漫郎曾赋石鱼湖。

流水绕阶除。剩一片涓涓,断云新柳,照影荒渠。

宫奁已销馀艳,觅彩毫、何处写黄图。

说与游人记得,羽觞泛也应无。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鉴赏

这首《木兰花慢》是清代诗人厉鹗所作,其风格独特,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一种向往与追忆。

开篇“自吹箫伴去,还再住、列仙儒”,以吹箫为引子,描绘了诗人与仙儒相伴的场景,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接着“想瑶草呼龙,梅花待鹤”,通过想象中的瑶草、呼龙、待鹤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平生爱寻先隐,冷襟怀、要与俗人疏”两句,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与世俗保持距离的态度,展现出其高洁的人格魅力。接下来“可惜风骚零落,而今才到清都”,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华不再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环境的不满。

“漫郎曾赋石鱼湖。流水绕阶除”中,“漫郎”指代诗人自己,通过引用前人的诗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古代文人生活的怀念。“剩一片涓涓,断云新柳,照影荒渠”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荒凉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宫奁已销馀艳,觅彩毫、何处写黄图”则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创作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创作环境不如从前。最后“说与游人记得,羽觞泛也应无”一句,以与游人的对话结束,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木兰花慢》通过对古代文人生活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01)

厉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字:太鸿
  • 号:樊榭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692-1752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次韵答紫山见寄

节近清明,一池春绿蛙催雨。

凭阑无绪,目送年芳去。拟剪湘天,不供笺愁句。

相思苦。花无重数。红认斜阳暮。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思佳客.柳

自琢新腔唱柳枝,段家桥外水仙祠。

丝轻最在无眠处,腰弱尤看不舞时。

莺一啭,笛孤吹。碧波澹澹影依依。

春风若为长条惜,应遣情人少别离。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少年游.春日访紫山同坐学士桥望湖

南屏新画,西泠小隐,动即到君家。

船载湖光,桥分野色,一鸟落云沙。

十年无限伤春意,说与小桃花。

结客金空,游仙枕在,风外祝苍华。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绛都春.清明风雨

乌衣过客。约孤注赛春,春还轻掷。

润被换香,低几留灯愁通夕。馀寒犹是连寒食。

强偷眄、清明天色。傍檐携手,茸茸柳眼,泪痕频滴。

攲侧。前年旧旅,寄单枕闷把、卧枝花摘。

水外澹红,帘底纤琼游踪隔。文园多病何人惜。

有鬓影、参差知得。便教晴蝶敲风,岸阴翠织。

形式: 词牌: 绛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