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欧勉甫见送

抱关委吏可忘年,而况吾徒志圣贤。

策马渐随南去雁,寄声应有北归船。

无情尺水犹能鉴,有志精金尚可镌。

愿以此心推一邑,他时不负赠行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守门和文书的小吏都能忘记岁月,更何况我们这些志向在圣贤的人。
骑马渐渐跟随向南飞去的大雁,希望能寄托信息给北归的船只。
无情感的尺水也能映照出事物,有决心的精金还能被雕刻出图案。
我愿以这颗心推广到整个城市,将来一定不会辜负赠送这篇诗作的深情厚意。

注释

抱关委吏:守门和文书的小吏。
可忘年:忘记岁月。
吾徒:我们这些人。
志圣贤:志向在圣贤。
策马:骑马。
南去雁:向南飞的大雁。
寄声:寄托信息。
北归船:北归的船只。
无情尺水:无情感的尺水。
犹能鉴:也能映照。
有志精金:有决心的精金。
尚可镌:还能被雕刻。
此心:这颗心。
推一邑:推广到整个城市。
他时:将来。
不负:不会辜负。
赠行篇:赠送的诗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作品,题目为《次韵和欧勉甫见送》。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别离送行之作,诗中充满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抱关委吏可忘年”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职务的淡然态度。"而况吾徒志圣贤"则显示出诗人与友人的共同志向,是要追寻圣人和贤者的境界。

“策马渐随南去雁”描绘了朋友离别的画面,"寄声应有北归船"则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期待他们能够顺利返回。这里的“南去雁”和“北归船”构成了一种远行与归来的意象。

“无情尺水犹能鉴”和“有志精金尚可镌”两句,则是通过对比无生命物品仍能保持其本质来强调有志之人更应坚守自己的理想和操守。这里的“尺水”与“精金”都是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于坚持自我本色的赞扬。

最后,“愿以此心推一邑,他时不负赠行篇”则是诗人的愿望,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初衷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期待,希望他日后能够回报这份情谊,并不辜负这次送别的情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深层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尚理想的情操。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友谊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知郡朝奉登禅月台书事二首(其二)

素月寒光好,高斋夜已扃。

影难穿密纸,光稍泛疏棂。

皎洁临书案,朦胧到研屏。

沈吟忆丹桂,更欲步中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次韵和知郡朝奉登禅月台书事二首(其一)

物有贱而贵,劝公收桦皮。

自能全烈火,何用爇香脂。

山径狂风夜,茅檐密雪时。

金莲猝难买,唯此颇相宜。

形式: 五言律诗 词牌: 贺新郎 押[支]韵

次韵答李子约见赠

江县山奇水亦清,古今贤宰继声名。

施为岂厌地閒僻,学行久推君老成。

桂籍掇科论世契,锦囊留句荷交情。

当年入洛多英俊,文彩谁如陆士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酬昌侠见贶之句

读君诗句骨毛寒,直恐吟来得意难。

划若震雷惊蛰户,烂如奎宿照云端。

锋铓剸截昆山玉,意气腾凌大海澜。

欲识词源最清处,露珠新滴水精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