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知郡朝奉登禅月台书事二首(其二)

素月寒光好,高斋夜已扃。

影难穿密纸,光稍泛疏棂。

皎洁临书案,朦胧到研屏。

沈吟忆丹桂,更欲步中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下,夜晚的高阁已经关闭。
月影难以穿透厚厚的纸张,光线微微照亮了稀疏的窗棂。
月光洒在书桌上,朦胧地照到研磨墨汁的屏风。
我沉思着想起那芳香的丹桂,更想走出庭院欣赏这月色。

注释

素月:明亮的月亮。
寒光:清冷的月光。
高斋:高高的书斋。
夜已扃:夜晚已经关门。
影难穿:月影难以穿透。
密纸:厚厚的纸张。
光稍泛:光线微微照亮。
疏棂:稀疏的窗户。
临书案:照在书桌上。
研屏:研磨墨汁的屏风。
沈吟:深思熟虑。
丹桂:丹桂树,象征高雅。
更欲:更想。
步中庭:走出庭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里,一个人独自在高楼上对着明亮的月光沉思的情景。"素月寒光好,高斋夜已扃",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影难穿密纸,光稍泛疏棂”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月光透过窗棂投射在纸上的情态,从中可以感受到夜深人静时刻的宁静与孤独。

而后面的“皎洁临书案,朦胧到研屏”,则是诗人将这种宁静的氛围引入自己的读书写字之中,月光如同清泉般浸润在他的书案和研墨盆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沈吟忆丹桂,更欲步中庭”,诗人的心思开始飘远,他沉醉于对美好事物的回忆之中,想要再次走进那个充满了桂花香气的庭院,那里或许有着他所珍视的情感和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与夜色、静谧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美好往事的追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思索与向往。这样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抒发。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知郡朝奉登禅月台书事二首(其一)

物有贱而贵,劝公收桦皮。

自能全烈火,何用爇香脂。

山径狂风夜,茅檐密雪时。

金莲猝难买,唯此颇相宜。

形式: 五言律诗 词牌: 贺新郎 押[支]韵

次韵答李子约见赠

江县山奇水亦清,古今贤宰继声名。

施为岂厌地閒僻,学行久推君老成。

桂籍掇科论世契,锦囊留句荷交情。

当年入洛多英俊,文彩谁如陆士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酬昌侠见贶之句

读君诗句骨毛寒,直恐吟来得意难。

划若震雷惊蛰户,烂如奎宿照云端。

锋铓剸截昆山玉,意气腾凌大海澜。

欲识词源最清处,露珠新滴水精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江上

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

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

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

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