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昌侠见贶之句

读君诗句骨毛寒,直恐吟来得意难。

划若震雷惊蛰户,烂如奎宿照云端。

锋铓剸截昆山玉,意气腾凌大海澜。

欲识词源最清处,露珠新滴水精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读你的诗句,感觉冷到骨髓,怕你吟出得意之作不易。
笔触犹如春雷惊醒沉睡的门窗,文字灿烂如奎星照亮天边。
你的文采锋芒毕露,如同切割昆山美玉,气势磅礴如大海波澜。
想要了解词句的源头最清澈之处,就仿佛新滴的露珠在晶莹的水盘中闪耀。

注释

读:阅读。
君:您。
诗句:诗词。
骨毛寒:形容极度寒冷。
直恐:只怕。
吟:吟诵。
来:到来。
得意:满意,得意之作。
划若:犹如。
震雷:响亮的雷声。
惊蛰:节气名,春雷乍动。
户:门窗。
烂如:灿烂如。
奎宿: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
照:照亮。
云端:天空。
锋铓:刀剑的尖锐部分,比喻文采。
剸截:切割。
昆山玉:比喻珍贵的美玉,出自《诗经》。
腾凌:升腾超越。
大海澜:大海的波澜,比喻壮阔的气势。
词源:词的源头。
清处:清澈之处。
露珠:清晨的露水。
新滴:最新落下的。
水精盘:水晶盘子,比喻洁净的容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孔武仲的作品,名为《次韵酬昌侠见贶之句》。从诗中可以看出,孔武仲在赞美昌侠的诗才,他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来强调昌侠诗歌的非凡才能。

“读君诗句骨毛寒,直恐吟来得意难。”这里,孔武仲用“骨毛寒”形容诗中的情感之深刻,达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昌侠诗歌的敬畏之心,因为昌侠能轻易地吟诵出如此高难度的诗句。

接下来的“划若震雷惊蛰户,烂如奎宿照云端。”则是通过比喻和夸张来形容昌侠诗歌的力量和光彩。孔武仲将昌侠的诗作比作惊人的雷声,能够穿透最坚硬的昆山玉,并且能映照在云端之上,如同星辰般璀璨。

“锋铓剸截昆山玉,意气腾凌大海澜。”这里,“锋铓”指的是诗歌中的锐利和犀利,而“意气”则是指诗人的情感和气势。孔武仲通过这两句表达昌侠不仅能够写出锐利如刀剑的诗句,而且还能表现出超越常人、凌驾海浪般的情感和气魄。

最后,“欲识词源最清处,露珠新滴水精盘。”孔武仲在这里表达了对昌侠诗歌中“词源”(即诗中的词汇和意象)的深刻理解。他希望能找到那些最为纯净、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就像露珠一般晶莹剔透,滴落在清澈的水面上。

孔武仲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昌侠诗才的高度评价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江上

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

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

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

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江上晚行寄介之

廉纤一雨适春閒,击剑悲歌气满颜。

消破古今惟日月,补完风雅只江山。

我因为旅成拘滞,君此安居得往还。

一夕竹窗灯烛照,论文谈易两俱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自君山还岳阳

云山深处望潇湘,岩石沈沈已夕阳。

却整舟帆凌浩渺,回看城郭似家乡。

挥戈径欲回羲驭,散发今知出吕梁。

不是浮休动归兴,对眠犹可借禅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自宝丰仓归

岳云成冻把春寒,十里崎岖倦往还。

马上朔风回系带,雪中微酒见开颜。

含黄欲坼江边柳,蘸绿相重水上山。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