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杭城凤凰山麓,每夜潮声澈耳,因颜曰梦潮

西湖之水清且平,西湖之山瘦且灵。

凤凰山麓背其执,日绕滔滔滚滚之潮声。

潮声起自海门东,龛赭憋亹齐争迎。

龙吟鼍吼势浩荡,铁马强弩气奔腾。

道我江塘筑茅舍,夜夜鸣潮倾耳听。

风声雨声满堂室,鏦鏦铮铮集甲兵。

恍若风樯曲盘快泛宅,不须宫阙楼台住水晶。

又若波流直灌一方枕,不须洗耳傲其清。

天籁自存天地间,呼吸万物走雷霆。

何必筝琶扰俗调,纤细学作秋虫鸣。

嗟哉祖逖闻鸡且起舞,成连到海自移情。

我既不得乘风长破浪,三千里外击鲲鹏。

何能年年悠忽常寂寞,使如深宵寒幄之短檠。

祗恐冥顽时睡足,赖有潮声惊梦醒。

呜呼,赖有潮声惊梦醒。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杭州西湖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灵动,以及潮声带来的独特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凤凰山麓的静谧与潮涌的澎湃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宁静的意境。

首句“西湖之水清且平,西湖之山瘦且灵”开篇即点明主题,西湖的水清澈平静,山则显得清瘦而富有灵气。接下来,“凤凰山麓背其执,日绕滔滔滚滚之潮声”,描绘了凤凰山与潮声的关系,山背对着潮声,而潮声却环绕着凤凰山,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对比。

“潮声起自海门东,龛赭憋亹齐争迎”进一步描述了潮声的起源与迎接,潮水从东方的海门涌来,龛赭和憋亹都争相迎接这壮观的景象。接着,“龙吟鼍吼势浩荡,铁马强弩气奔腾”运用比喻手法,将潮水的声音比作龙的吟唱和鼍的咆哮,气势磅礴,仿佛铁马和强弩在战场上奔腾,生动地展现了潮水的威力。

“道我江塘筑茅舍,夜夜鸣潮倾耳听”表达了诗人对潮声的喜爱,他愿意在江边的茅舍中,每晚倾听潮水的呼唤。接下来,“风声雨声满堂室,鏦鏦铮铮集甲兵”则将自然界的其他声音融入其中,风声、雨声、金属碰撞声,仿佛集结成一支军队,为潮声伴奏。

“恍若风樯曲盘快泛宅,不须宫阙楼台住水晶”和“又若波流直灌一方枕,不须洗耳傲其清”分别以风帆和水流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需要豪华的宫殿和楼阁,也不需要高洁的名声,只要随波逐流,享受自然的馈赠即可。

最后,“天籁自存天地间,呼吸万物走雷霆”强调了自然界的声音是宇宙间最纯粹的存在,它们与万物相连,甚至可以引发雷鸣般的震撼。诗人认为,音乐不必过于世俗,简单如秋虫的鸣叫就足以触动人心。

“何必筝琶扰俗调,纤细学作秋虫鸣”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音乐不应受到世俗的干扰,而应像秋虫的鸣叫那样纯粹、自然。

“嗟哉祖逖闻鸡且起舞,成连到海自移情”引用历史典故,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以及成连到海移情的传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

“我既不得乘风长破浪,三千里外击鲲鹏”表达了诗人虽不能像古人那样乘风破浪,但仍然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中飞翔,追求更高的境界。

“何能年年悠忽常寂寞,使如深宵寒幄之短檠”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寂寞的感慨,即使在夜晚的寒冷中,也希望能有人陪伴,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祗恐冥顽时睡足,赖有潮声惊梦醒”最后,诗人担心自己在沉睡中变得麻木,是潮声唤醒了他,让他保持警觉,面对现实。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孤独与寂寞的感慨,以及对生活挑战的警觉。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一)

旅窗镇日坐,尝若长夏热。

忽闻云林游,使我心夷悦。

晨泛明圣湖,几辈同心结。

湖水镜平揩,湖光烟明灭。

荷芰十里香,鸳鸯时出没。

遥指韬光阿,晓云尽铺白。

随意系渔舟,著我谢公屐。

形式: 古风

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二)

塔势忽涌出,迎我我心喜。

绿树翠幄张,清涧双流驶。

涓涓漱玉鸣,飞泉百道起。

庭畔独徘徊,吊古情难已。

忠孝自热肠,韩岳今不死。

水兮抑何冷,虽冷要仅此。

彼哉流俗人,趋炎附势耳。

且不识清浊,遑知冷暖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三)

洞天更奇阔,仙乎飞来峰。

峥磷低打头,崔巍峭摩空。

树荫千障黑,僧咒一灯红。

线天通幻界,玉乳滴玲珑。

非秋垂白露,当暑生凉风。

何必摩崖篆,斑剥蚀苔封。

何必佞释老,镂石害天工。

我游亦飞来,雪泥著爪鸿。

枕石不须归,梦入华虚中。

形式: 古风

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四)

陡觉丛岩暗,猿呼山谷应。

山灵不许留,恍惚惊梦醒。

徘徊影零乱,长啸林木震。

入山难出山,迤逦寻仄径。

斜照射西岚,溪流送清听。

袖携鹫岭云,身惹凤林磬。

返棹放鹤亭,晚风吹阵阵。

回顾两高峰,遥锁晚烟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