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六题(其四)濯缨堂

濯缨之水山幽幽,本来似鉴无庸流。

到此令人肝胆醒,涤除万累开襟灵。

一源莫误登临目,纷纷世上红尘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双源六题(其四)濯缨堂》,是宋代诗人黄裳所作。诗中描绘了濯缨之水在幽静山间流淌的景象,比喻其清澈如同明镜,无需流动。诗人置身于此,感到心灵被洗涤,万般杂念尽消,心境开阔。他告诫人们不应被世间的纷扰所迷惑,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清明。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双源六题(其五)重莲轩

宛转双源花在处,花叶重重瑞炎暑。

日光相照铅华鲜,翠盖纷纷拥红女。

不贪青子老芳容,薰风偷出香无数。

乃知源上有神仙,何必夭桃随水去。

形式: 古风

双源六题(其六)日休亭

分外凿私智,役役壮且老。

此生本自然,何者削窘我。

止水观而心,运用无不可。

玉液静中味,万累门外过。

时复一杯酒,聊用沃心火。

形式: 古风

寄卧云先生

卧云先生由内观,谓使妻子忘我难。

顾予且不自有父,安得有汝为悲欢。

武林溪上乃所寄,今且几岁无往还。

源头流水去复去,落花缤纷春屡残。

秦人汉世不须问,寂然自在桃花湾。

嵩岳游人忽相逐,群碧插空三十六。

渔人不见空怀想,路迷山口今谁访。

几时行,几时归。

本无行止吾何疑,岂将眼力随尘机。

行亦可,归亦可。

长沮桀溺非通道,此生未必山中老。

形式: 古风

五祖长老惠竹簟

六月如蒸火方老,三伏炎炎挠清抱。

閒中雨汗林末悄,忽得禅师祖山耗。

笛材未许龙凤吟,却织双纹惬高卧。

卷送西来尤是时,乃似乌薪雪天到。

长须为我扫幽榻,数尺涟漪细风过。

谩入祖山何所闻,但觉雷声肃慵堕。

欲酬此意知未能,且学文公赠相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