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长老惠竹簟

六月如蒸火方老,三伏炎炎挠清抱。

閒中雨汗林末悄,忽得禅师祖山耗。

笛材未许龙凤吟,却织双纹惬高卧。

卷送西来尤是时,乃似乌薪雪天到。

长须为我扫幽榻,数尺涟漪细风过。

谩入祖山何所闻,但觉雷声肃慵堕。

欲酬此意知未能,且学文公赠相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酷热难耐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禅意的深远。诗人以“六月如蒸火方老,三伏炎炎挠清抱”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六月酷暑,仿佛蒸笼一般的炎热,让人难以忍受。接着,“閒中雨汗林末悄”,在闲暇之时,雨滴落在树梢,带来一丝清凉,暗示着短暂的宁静与凉爽。

“忽得禅师祖山耗”一句,引入了禅宗元素,禅师的出现似乎为这炎热的世界带来了一丝超脱与平静。随后,“笛材未许龙凤吟,却织双纹惬高卧”,诗人将自己比作静卧的高士,不被外界纷扰所动,如同未被雕琢的笛材,等待着心灵的触动。

“卷送西来尤是时,乃似乌薪雪天到”,描述了一种意外的惊喜,如同冬日里突然飘落的雪花,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凉爽与清新。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

“长须为我扫幽榻,数尺涟漪细风过”,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长须之人为诗人清扫了幽静的榻席,微风吹过水面,泛起细小的波纹,营造出一种淡泊而雅致的生活氛围。

“谩入祖山何所闻,但觉雷声肃慵堕”,诗人进入祖山,似乎听到了雷声,但这并非惊惧,而是内心的一种肃穆与慵懒的释放,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平和。

最后,“欲酬此意知未能,且学文公赠相好”,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应这份美好情感的愿望,但又深知难以完全表达,只能像苏东坡一样,以赠礼的方式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夏日的炎热与禅意的宁静,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赠方外士

扰扰红尘高卧客,红尘不染人难识。

琅琅为讲还丹篇,若有清风濯胸臆。

玉兔走入流珠宫,正向时人失中得。

根本盖自仙翁传,仙翁住世千馀年。

形式: 古风

赠崔风子

崔风不风人莫测,只恐时人问消息。

子闻妙道今几年,百刻光阴贯今昔。

天柱峰头独看月,火里青龙产芽雪。

屋上无霜春势强,十二危楼电光彻。

剑潭居士心相从,何时遂扣逍遥翁。

自知心骨异凡物,岂愿老死浮生中。

形式: 古风

贻李道士

道士初来鹤衣白,无事猖狂走南北。

偶得秘诀烟霞间,鬼谷先生眼睛碧。

谓我当接王公谈,且与天庭二分术。

傥来已感仙翁灵,占梦梦中宜自惊。

妙光照物乃是道,结庐归去南山青。

形式: 古风

琴轩

声音求我皆邪道,有琴可听非深造。

无弦弦上声无声,世间此曲今何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