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郊用劭农韵三首(其一)

连樯载米去输官,只得将为乐土看。

饷互豚蹄秋愿了,饱均鸡犬午舂残。

门前扫刮犁锄净,屋上铺添槁秸乾。

识字田夫充长吏,了知图易在思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满载粮食的船只前往官府缴纳,只好把这里当作乐土看待。
秋天的猪蹄饭愿望已实现,中午时分家禽也吃饱了,只剩舂米的工作还未完成。
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屋上晾晒的稻草也已干燥。
识字的农夫担任小官吏,深知简单的图景背后蕴含着复杂的道理。

注释

连樯:船只连在一起。
输官:缴纳给官府。
乐土:理想的、快乐的土地。
饷互:互相馈赠。
豚蹄:猪蹄。
午舂残:中午舂米的工作还剩下。
犁锄:犁头和锄头。
槁秸:干枯的稻草。
田夫:农夫。
长吏:小官吏。
图易:简单的画面。
思难:深思背后的复杂。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连樯载米去输官,只得将为乐土看。" 这两句表达了农民辛勤劳作后,能够交纳粮税,而诗人则从中寻求乐趣,将这种平凡的生活视为理想境界。这既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农民负担之重,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憧憬。

"饷互豚蹄秋愿了,饱均鸡犬午舂残。" 这两句描写了丰收后的和谐场景,人们在秋天实现了对丰衣足食的愿望,家畜也能共享剩余的食物。这段落通过具体细节,勾勒出一个祥和、温馨的农村生活画面。

"门前扫刮犁锄净,屋上铺添槁秸乾。" 这两句则是对劳作后的整洁和准备的描写,体现了农业社会中勤俭持家的一面,同时也预示着下一季节的到来。

"识字田夫充长吏,了知图易在思难。"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知识与能力的尊重和认识,即便是耕田之人,只要有文化和才智,也能担任官职,这反映出诗人对于教育和个人能力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知识与才能的尊崇。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二)

山朋水友讯频收,怪我明农事转悠。

南墅麋猿专一壑,东溪凫鹜据三洲。

人閒颠倒舟移夜,客里凄凉坐阅秋。

六十馀翁何所恋,金鸡赦了可归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四)

平生惯作牧民官,不作朱幡画戟看。

惟有寸心存恻隐,谁怜只手补创残。

树蔬人要畦畦润,种麦农便陇陇乾。

乍雨乍晴都恰好,老天谁道叫呼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一)

此时尉候迭专官,木落郊空最好看。

海桧不为时节改,岩花未觉色香残。

明堂柱下捐樗散,清庙笾中荐豆乾。

天地无私能物物,飞蚊终是负山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七)

老大头皮捉出官,转头重九又看看。

莫愁客里黄花负,只恐尊前白日残。

喜得赐封天燧息,愿他入塞帝巴乾。

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肯作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