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一)

此时尉候迭专官,木落郊空最好看。

海桧不为时节改,岩花未觉色香残。

明堂柱下捐樗散,清庙笾中荐豆乾。

天地无私能物物,飞蚊终是负山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此时尉候轮流任职,秋日落叶郊野景色最佳。
海边的桧树不会因季节变换而改变,岩石上的花朵还未感到色彩和香气衰退。
在明堂的柱子下,粗劣的木头被舍弃,清庙中的祭祀用品已准备就绪。
天地无私,万物得以生长,但即使是小小的飞蚊也无法背负大山的重量。

注释

尉候:古代官职名,负责地方治安。
迭专官:轮流担任主要职务。
木落:秋天树叶落下。
郊空:郊外空旷的景象。
海桧:海边常绿的桧树。
时节改:随季节变化。
岩花:岩石上的花朵。
色香残:颜色和香气减弱。
明堂柱下:古代宫殿的象征,指朝廷。
捐樗散:舍弃无用之材。
笾中荐豆乾:祭祀时摆放的干豆。
无私:没有偏私。
物物:万物。
飞蚊:比喻微小的事物。
负山难:背负大山,比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郊外的景象。"木落郊空最好看",表达了秋天落叶后的清朗和宜人的景色。"海桧不为时节改",则是说某种树木(这里的“海桧”可能是对某种植物的美称)不随季节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模样,显示了一种坚守本真的品格。

接着,“岩花未觉色香残”,表现了岩石间的野花虽然已经到了秋天,但它们的颜色和香气还没有完全消失,保持着一份生机与美丽。"明堂柱下捐樗散",可能是在描写某种仪式或习俗,即在明亮的厅堂下方的柱子旁边撒落着果实或其他物品。

"清庙笾中荐豆乾"则是说在一个清净的庙宇里,有人将豆类的干粮奉献出来,可能是在进行某种宗教仪式。这些描写都透露出一种宁静、清洁和敬畏自然的情怀。

最后,“天地无私能物物,飞蚊终是负山难”,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界公平无私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小生命面对大自然力量时的不易与挑战之感。这里的“飞蚊”指的是小虫,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也要面对攀爬高山这样艰难的任务,形象地展现了生存竞争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界无私和生命挑战的思考,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赞美自然之美的意境。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七)

老大头皮捉出官,转头重九又看看。

莫愁客里黄花负,只恐尊前白日残。

喜得赐封天燧息,愿他入塞帝巴乾。

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肯作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八)

午香一缕篆烟收,攲枕方床此景悠。

便觉梦寻桃叶渡,不知身在菊花洲。

簿书堆里挨排日,砧杵声中断送秋。

坏户蛰虫犹识候,人生知觉似渠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九)

窗草池莲乐意连,一帆直到太虚前。

拈来瓦砾无非道,触处鸢鱼共此天。

鹑固珍羞元是鼠,蜣虽秽物却为蝉。

神奇臭腐相更禅,妙理谁知所以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六)

水聚山环旺气连,荣华富贵各搀前。

劫从无始认为我,数到有终还是天。

晓月园林空唳鹤,晚风亭树谩鸣蝉。

寄言世上耽迷者,所美当知非美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