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二)

山朋水友讯频收,怪我明农事转悠。

南墅麋猿专一壑,东溪凫鹜据三洲。

人閒颠倒舟移夜,客里凄凉坐阅秋。

六十馀翁何所恋,金鸡赦了可归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山中的朋友和水边的伙伴频繁通信,责怪我太过专注于农事而忽略了他们。
南山的麋鹿和猿猴占据了一个山谷,东溪的野鸭占据了三个洲地。
在闲暇的日子里,我乘船度过夜晚,身处他乡感到凄凉,只能静静欣赏秋天的景色。
作为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如果能因金鸡赦免而回家,那该多好。

注释

山朋水友:山中的朋友和水边的伙伴。
讯频收:频繁通信。
怪:责怪。
明农事:专注于农事。
南墅:南山。
麋猿:麋鹿和猿猴。
专一壑:占据了一个山谷。
东溪:东溪。
凫鹜:野鸭。
人閒:在闲暇的日子里。
颠倒:度过。
舟移夜:乘船度过夜晚。
客里:身处他乡。
凄凉:凄凉。
六十馀翁:六十余岁的老人。
何所恋: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金鸡赦了:如果能因赦免。
可归不:可以回家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六旬老翁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开篇“山朋水友讯频收,怪我明农事转悠”两句,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以及对农业劳作的理解和赞赏。接下来的“南墅麋猿专一壑,东溪凫鹜据三洲”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景象,其中“南墅麋猿”指的是南边围起的地方,可能是家畜的栖息之地,而“东溪凫鹜”则形容水鸟在东部溪流中安居乐业。

第三句“人閒颠倒舟移夜”,通过描写人们在闲暇时分将船只移动到夜间的场景,传达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紧接着,“客里凄凉坐阅秋”则表达了诗人作为客居之身,在秋天的凄凉气氛中阅读书籍的情形。

最后两句“六十馀翁何所恋,金鸡赦了可归不”,诗人自称为“六十馀翁”,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的放弃,以及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其中,“金鸡”可能象征着某种时刻或境界,而“赦了可归不”则是对自己是否能够真正放下尘世羁绊,回归自然田园的自我质疑。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生态情怀。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四)

平生惯作牧民官,不作朱幡画戟看。

惟有寸心存恻隐,谁怜只手补创残。

树蔬人要畦畦润,种麦农便陇陇乾。

乍雨乍晴都恰好,老天谁道叫呼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一)

此时尉候迭专官,木落郊空最好看。

海桧不为时节改,岩花未觉色香残。

明堂柱下捐樗散,清庙笾中荐豆乾。

天地无私能物物,飞蚊终是负山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七)

老大头皮捉出官,转头重九又看看。

莫愁客里黄花负,只恐尊前白日残。

喜得赐封天燧息,愿他入塞帝巴乾。

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肯作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八)

午香一缕篆烟收,攲枕方床此景悠。

便觉梦寻桃叶渡,不知身在菊花洲。

簿书堆里挨排日,砧杵声中断送秋。

坏户蛰虫犹识候,人生知觉似渠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