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咏十器(其三)鹅毛褥》由元代诗人曹文晦所作。诗中描绘了鹅毛褥的细腻与温暖,通过野老对鹅毛褥的好奇与喜爱,展现了鹅毛褥的珍贵与舒适。
首句“野老铺陈亦好奇”,开篇即以“野老”之视角,展现鹅毛褥的独特魅力,引出对鹅毛褥的好奇之心。次句“聚毛曾到蔡州池”,进一步说明鹅毛褥的来源,蔡州池可能象征着鹅毛的产地,强调鹅毛褥的品质与来历。
接着,“每思叠雪敷云处,尚想眠沙泛浦时”,通过想象鹅毛褥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如在雪地、云间或沙滩、水边,表达了鹅毛褥的适用性和多变性,同时也暗示了鹅毛褥的轻盈与柔软。
“坐石未温惊客至,累茵虽贵恐身危”,这两句则从鹅毛褥的触感和安全性角度进行描述,通过“坐石未温”的对比,突出了鹅毛褥的保温效果;“累茵虽贵恐身危”则强调了鹅毛褥的珍贵与谨慎使用,体现了对鹅毛褥的尊重与珍惜。
最后,“正宜布被梅花帐,旦粥凝香起未迟”,将鹅毛褥与布被、梅花帐相提并论,营造了一种温馨而高雅的生活氛围,同时“旦粥凝香起未迟”一句,既是对早晨起床后香气四溢的期待,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鹅毛褥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寝具的实用价值,更蕴含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对自然美的欣赏,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感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