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十器(其三)鹅毛褥

野老铺陈亦好奇,聚毛曾到蔡州池。

每思叠雪敷云处,尚想眠沙泛浦时。

坐石未温惊客至,累茵虽贵恐身危。

正宜布被梅花帐,旦粥凝香起未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此诗《咏十器(其三)鹅毛褥》由元代诗人曹文晦所作。诗中描绘了鹅毛褥的细腻与温暖,通过野老对鹅毛褥的好奇与喜爱,展现了鹅毛褥的珍贵与舒适。

首句“野老铺陈亦好奇”,开篇即以“野老”之视角,展现鹅毛褥的独特魅力,引出对鹅毛褥的好奇之心。次句“聚毛曾到蔡州池”,进一步说明鹅毛褥的来源,蔡州池可能象征着鹅毛的产地,强调鹅毛褥的品质与来历。

接着,“每思叠雪敷云处,尚想眠沙泛浦时”,通过想象鹅毛褥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如在雪地、云间或沙滩、水边,表达了鹅毛褥的适用性和多变性,同时也暗示了鹅毛褥的轻盈与柔软。

“坐石未温惊客至,累茵虽贵恐身危”,这两句则从鹅毛褥的触感和安全性角度进行描述,通过“坐石未温”的对比,突出了鹅毛褥的保温效果;“累茵虽贵恐身危”则强调了鹅毛褥的珍贵与谨慎使用,体现了对鹅毛褥的尊重与珍惜。

最后,“正宜布被梅花帐,旦粥凝香起未迟”,将鹅毛褥与布被、梅花帐相提并论,营造了一种温馨而高雅的生活氛围,同时“旦粥凝香起未迟”一句,既是对早晨起床后香气四溢的期待,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鹅毛褥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寝具的实用价值,更蕴含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对自然美的欣赏,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感与赞美。

收录诗词(101)

曹文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曹文炳弟。颖悟多识,雅尚萧散。不应征聘。有《新山稿》

  • 字:伯辉
  • 号:新山道人
  • 籍贯:元台州天台

相关古诗词

咏十器(其四)雁羽扇

烹不能鸣有近忧,羽毛之美为谁留?

几挥赤壁千年敌,借得衡阳六月秋。

蒲箑未书尚待贾,素纨捐箧有馀愁。

西风不受元规污,一幅纶巾对白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咏十器(其五)鱼魫屏

何人遗公鱼魫屏,定须东海鲙长鲸。

不应虚室自生白,正与幽人相对清。

素色晓涵银汉冷,寒光夜照玉蟾明。

平生未识豪家客,金雀徒闻后世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圣寿山休暑

桐相山西暑气微,碧萝凉吹透絺衣。

岩前倚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

白眼看人多变态,青云得路有危机。

下方风浪休回首,深闭柴门到夕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留别友竹轩

紫凝山前野水长,阿咸深住五云乡。

八年不见头全白,九日虽过菊未黄。

屋外松篁寒作伴,堂前孙子肃成行。

从今相就须宜数,不见西山易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