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入乌公府,受知三十秋。
水鱼承雅眷,风鹤记良筹。
一意人才进,平居国事忧。
丝桐宜束阁,谁似子期不。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李曾伯所作,名为《挽尤端明(其三)》。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的选拔和国家大事的关切。
“自入乌公府,受知三十秋。” 这两句开篇便以宏大的气势,提到诗人进入某个高官(乌公)的府邸,经历了三十年的政治生涯。这里的“受知”意味着被赋予重任和了解国家大事。
接下来的“水鱼承雅眷,风鹤记良筹。” 描述的是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象,其中水中的鱼儿与雅致的人际关系相映衬,而风中飞翔的鹤则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美好预期的记忆和筹划。
“一意人才进,平居国事忧。”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一个核心思想,即他一心致力于推举人才,并且在平日里常为国家的大事所忧虑。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视,也反映出他对于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最后,“丝桐宜束阁,谁似子期不。” 这两句中“丝桐”指的是琴瑟等弦乐器,而“束阁”则是收藏起来,不再演奏。这句话暗喻着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最后,“谁似子期不”则是在追问,谁能比得上历史上的贤才子期(即古代圣人)呢?这既是对子期的赞颂,也是对当下人才难求的一种无奈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操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渡江无故老,文武少全材。
金玉其相者,朝廷有几哉。
銮坡资润色,虎帐壮规恢。
盍展经纶蕴,登调鼎鼐梅。
身际乾淳盛,家传祖笏棠。
典型周大雅,人物鲁灵光。
厚德千钧重,明时一鉴亡。
哲人今已矣,梦卜负岩廊。
经济由身致,安危主意深。
威名振华夏,岁月付山林。
世望一老在,天胡二竖侵。
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
自出权衡下,当从履屐间。
旧游今历落,往事几危艰。
纪德哀辞痛,酬知老泪潸。
哲人今已矣,魂梦绕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