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襄阳有佳山,名著无如岘。

尝休贤达足,我独愧未践。

君侯把麾符,政暇兴不浅。

命车极登临,旌旆随谷转。

心思羊钜平,息树宜勿剪。

于今戴清风,整整如冠冕。

高碑本堕泪,雨渍至苔藓。

庙祠委榛芜,奚劝千载善。

驰章动天听,口以功烈侔。

果闻帝曰俞,恢宇明祭典。

哦诗序其事,笔锐犀可剸。

景无一发遗,粲若丹青展。

乃知览观时,非止在游衍。

声气异代同,美从江汉显。

形式: 古风

翻译

襄阳有座优美的山,名声最大的莫过于岘山。
它曾吸引众多贤达驻足,唯独我感到惭愧未能亲临。
您身为权贵,即使政务繁忙,也常有兴致登山游览。
您乘坐车辆,登高望远,旗帜随山谷蜿蜒而行。
您的心意如同羊祜那样,爱护山林,树木不应随意修剪。
如今您清廉如风,名声显赫,如同戴着尊贵的冠冕。
高大的碑文见证了您的感人事迹,雨水侵蚀,碑面生苔。
庙宇荒废,无人祭拜,怎能激励后世行善?
您的奏章直达天听,凭借功绩与帝王相提并论。
果然,皇帝应允,恢复了祭祀的礼仪。
您吟诗记录此事,文笔犀利,细致入微。
描绘得无一遗漏,如同鲜艳的画卷展开。
这才明白,欣赏美景,不只是游玩而已。
尽管时代不同,但美德从江汉之地流传开来。

注释

襄阳:地名。
岘:山名。
贤达:德才兼备的人。
践:实行,实践。
君侯: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麾符:指挥权杖。
政暇:政务空闲。
极:极力,尽全力。
羊钜平:西晋名臣羊祜。
息树:休息时的树木。
清风:比喻清廉的名声。
冠冕:比喻尊贵。
高碑:纪念性的石碑。
雨渍:雨水侵蚀。
庙祠:庙宇。
榛芜:杂草丛生。
驰章:上书朝廷。
侔:相当。
恢宇:扩大规模。
祭典:祭祀仪式。
哦诗:吟咏诗歌。
剸:裁断,形容文笔犀利。
景无一发遗:描绘得细致入微。
丹青:绘画。
览观:观赏,领悟。
游衍:游玩。
声气:声誉和影响。
江汉:长江和汉水流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裴煜所作的《岘山》,通过对襄阳岘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贤能政治和高尚节操的赞美。诗人首先指出岘山之美名远扬,曾吸引众多贤达驻足,而自己未能亲身体验感到遗憾。接着,他称赞了君侯在政务之余仍有暇游山赏景,且心系百姓,如羊祜般清明。诗人提到岘山碑石上的泪水痕迹,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对先贤的缅怀。

诗中提到修复庙祠,以示对古代功绩的敬仰,并通过上奏朝廷,最终得到皇帝的认可,扩大祭祀规模。诗人以此为题材创作诗歌,文笔犀利,详尽地记录了这一事件,仿佛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最后,诗人强调了游览山水并非仅为游玩,更在于从中领悟到跨越时代的声望与美德,这些美好品质源自江汉地区。

总的来说,裴煜的《岘山》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是借题发挥,寓言深刻,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道德风范的追求。

收录诗词(3)

裴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

富贵在何许,五十已平头。

人生得失且笑,休遣两眉愁。

管甚轮云世变,管甚风波世态,沙渚且盟鸥。

止即尽教止,流即尽教流。田可秫,山可簌,又何求。

问天只觅穷健,游戏八千秋。

好对梅花如粉,细剪烛花如豆,不改旧时游。

翠袖更能舞,骑鹤上扬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潭州诗二首(其二)

祇应清夜梦难成,枕底清流拍岸行。

舟泊槛前千橹静,水浮江面一楼明。

孤鸿往事休劳间,老鹤闲情待与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潭州诗二首(其一)

湘南湘北水悠悠,佳处中间冠十州。

楚客离骚收不尽,唐人题跋尚分流。

我来江上重寻日,景入诗中为点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长相思(其二)

净亭亭。步盈盈。蝉影明绡傅体轻。水边无限情。

翠尊倾。翠鬟倾。归去如何睡得成。西风吹酒醒。

形式: 词牌: 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