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来白水满南池,走马池边日落时。
桥底荷花无限思,清香乞与路人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的画面。"西来白水满南池",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清澈的水流从西方而来,溢满了南边的池塘,展现了水势之盛和池水之美。"走马池边日落时"进一步描绘了动态的场景,骑马之人匆匆经过,夕阳西下,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桥底荷花无限思"是诗歌的点睛之笔,荷花在桥下静静地开放,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情感和思绪。荷花象征着高洁和含蓄,"无限思"则暗示了诗人对荷花的深深感慨,或是借花寓意自己的内心世界。"清香乞与路人知"表达了诗人希望荷花的清雅香气能被过往行人感知,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以及他们追求超脱世俗的理想。苏辙的诗风素来清新自然,此诗亦体现了这一特点。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懊恼河冰散复生,徂年近已失峥嵘。
身留短舫厌厌睡,目送飞鸿一一轻。
引纤低徊疑上坂,打凌辛苦甚攻城。
东风怜我归心速,稍变杨梢百里迎。
留滞江湖白发生,西归犹苦冻峥嵘。
春风未到冰先解,河水初深船自轻。
去国偶然经昼梦,逢人稍欲问都城。
羁鸿共有成行喜,双鲤应将尺素迎。
南迁头已白,北返病初加。
君意知无罪,天心许到家。
同朝曾忝旧,握手一长嗟。
时事纷无已,还应付棣华。
持身守忠恕,临事耻浮沉。
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
家风来自远,国论老弥深。
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见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