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其四)

欲买尔家田,归种三顷稻。

因营山前宅,遂作泗滨老。

奇穷少成事,饱暖未应早。

愿输橐中装,田家近无报。

平生百不遂,今夕一笑倒。

它年数亩宫,悬知迫枯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其四)》中的第四首。苏辙,字子由,是北宋文学家“三苏”之一,与兄长苏轼齐名。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追求的淡泊。首句“欲买尔家田,归种三顷稻”,流露出诗人想要购置田产,回归田园,亲自耕种稻谷的心愿。接着,“因营山前宅,遂作泗滨老”,描述了诗人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开始在山前建造住宅,准备过上隐居的生活。

然而,诗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意识到“奇穷少成事,饱暖未应早”。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认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可能会导致内心的空虚和失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不应过早到来。

接下来,“愿输橐中装,田家近无报”表达了诗人愿意放弃现有的财富,投身于田间劳作,与农民一同分享劳动的果实,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最后,“平生百不遂,今夕一笑倒”表明诗人一生中虽有许多不如意,但此刻却能笑对生活,享受当下的快乐。而“它年数亩宫,悬知迫枯槁”则预示着未来即使拥有了一小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也可能因为过度劳累或生活压力而感到疲惫不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双重考量。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其五)

梁园久芜没,何以奉君游。

故城已耕稼,台观皆荒丘。

池塘尘漠漠,雁鹜空迟留。

俗衰宾客尽,不见枚与邹。

轻舟舍我南,吴越多清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吴思道道人归吴兴二绝(其二)

遨游海上冀逢人,宴坐山中长闭门。

去住只今谁定是,相逢一笑各无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放闸二首(其二)

闸空非有碍,水静为谁兴。

开闭偶然异,喧豗自不胜。

渊停初镜净,势转忽云崩。

脱隘尚容与,投深益沸腾。

玉山纷破碎,陈马急侵陵。

挟版千钧重,浮舟万斛升。

岸摇将落木,鱼困或投罾。

汹涌曾谁止,萧条远欲凝。

力争知必折,少待亦何能。

一发临流笑,微言早服膺。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二篇答之前篇自赋后篇次韵(其二)

西归犹未有菟裘,拟就南迁买一丘。

舟楫自能通蜀道,林泉真欲老黄州。

鱼多钓户应容贳,酒熟邻翁便可留。

从此莫言身外事,功名毕竟不如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