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晓笛别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晨笛声中含泪告别故乡,秋日霜冻中马蹄声声回响。
我孤单一人身在异域云天之外,远隔万里身处胡地之西。
每天目睹无尽的战争场面,连年可闻战鼓隆隆不息。
故乡的山河如今又在何方?昨晚梦中回到了清澈的小溪旁。

注释

晓笛:清晨的笛声。
别乡:离别家乡。
秋冰:秋季的冰霜。
鸣马蹄:马行走时发出的声音。
一身:独自一人。
虏云:指异族统治区域的云天,代指远方。
胡天:古代汉族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泛称,这里指边疆地区。
西:向西。
终日:整天,每天。
见征战:看见战争的景象。
连年:连续几年。
鼓鼙:古代军中用的大鼓,这里代指战争。
故山:故乡的山,代指故乡。
在何处:在哪里。
昨日梦:昨天晚上做梦。
清溪:清澈的小溪,可能象征着家乡的宁静美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晓笛别乡泪,秋冰鸣马蹄"两句,通过早晨的笛声和秋天冰冷的大地下的马蹄声,传达出离别之苦和军旅生活的艰辛。"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则形象地表达了远征边塞,将士与家园相隔遥远,心中怀念故土之情。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两句,展示了将士们长期的战争生活和对战斗的无尽期待,通过不断的军事行动和战鼓声响,强调了边塞生活的紧张与危险。最后两句"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即便是在梦中,也渴望回到那清幽的溪流之旁。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表现了边塞将士对于和平家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战争带来的孤独与苦楚。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唐代边塞诗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江上春叹

腊月江上煖,南桥新柳枝。

春风触处到,忆得故园时。

终日不如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

官舍临江口,滩声人惯闻。

水烟晴吐月,山火夜烧云。

且欲寻方士,无心恋使君。

异乡何可住,况复久离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祁四再赴江南别诗

万里来又去,三湘东复西。

别多人换鬓,行远马穿蹄。

山驿秋云冷,江帆暮雨低。

怜君不解说,相忆在书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行军雪后月夜宴王卿家

子夜雪华馀,卿家月影初。

酒香薰枕席,炉气煖轩除。

晚岁宦情薄,行军欢宴疏。

相逢剩取醉,身外尽空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