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远役三才二,忧端万有斯。
君恩知欲报,子难痛何追。
我马方瘏矣,秋阳更暴之。
愿言行役者,当暑戒驱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题醴泉驿(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哀伤与无奈,以及对君恩的思念和报答之情。
"远役三才二,忧端万有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承受着繁重的劳役和深深的忧虑。"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不适应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二"可能是指时间上的久远或事物上的重复,而"万有斯"则强调了忧虑的广泛和深沉。
"君恩知欲报,子难痛何追。"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君主恩惠的感激之情和报答之愿,但又感到个人处境的艰难和无奈。这反映出了古代士人的忠君思想与个人的悲哀。
"我马方瘏矣,秋阳更暴之。"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艰苦,他的坐骑因长时间的奔波而变得疲惫不堪,同时秋天的烈日更加剧烈地照射下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写实,也反映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愿言行役者,当暑戒驱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同样在外辛勤工作的人的关切和劝告,希望他们能在酷热中注意身体,不要过度劳累。这既是对同侪的关心,也折射出诗人对人性的温暖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士人在边塞生活中的辛酸和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对于君恩的忠诚以及对于同伴的深厚情谊。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衡山九十里衡阳,风物熙然冠楚乡。
古木千章屯翠幄,小溪数曲卧虹梁。
雨蔬旋摘充庖美,社酒新篘透瓮香。
村舍春长无一事,门前车马任渠忙。
壮年游戏宝峰傍,梦觉黄粱鬓尽霜。
旧俗几家罹变故,远人千里叹清扬。
酆南松槚烦君访,剑北榛芜动客伤。
赖有柳州诗唤起,莫言安顿便思乡。
与子前言戏,惊人昨梦然。
办心求学道,绝口戒谈天。
适我烟霞外,任渠牛斗边。
明年茅屋下,共玩养生篇。
疲于吏事老于兵,不特头方命亦屯。
成败固非予逆睹,穷通何用子前陈。
登朝不是鸢肩相,守塞尤惭燕颔人。
见说江东多福德,亟须洗眼望堂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