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山亭

亭皋树林五月寒,坐损秀爽披孱颜。

使君清雅颇好事,妙墨风流名闯山。

云归雨罢作佳色,山在杳霭空濛间。

烟中合还展屏障,鸟外纡馀堆髻鬟。

疏帘捲尽一搔首,决眦荡胸如可攀。

江头好山不知数,供给骚人犹等閒。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五月的亭皋树林却感到寒冷,使我风采不再,面容憔悴。
地方长官清雅好客,擅长书法,他的名声在山川之间流传。
雨过天晴,景色宜人,山峦在迷茫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云雾散去,山景如画,仿佛屏障般展开,鸟儿在其间飞翔盘旋。
轻轻掀开窗帘,我抬头远望,心胸开阔,仿佛能触及那远方的山峰。
江边的美景多得数不清,供文人墨客欣赏,对他们来说如同寻常之事。

注释

亭皋:水边的平地。
秀爽:风采出众。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妙墨:高超的书法技艺。
杳霭:深远而迷茫的云雾。
屏障:比喻壮丽的山景。
骚人:指诗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画爱好者在五月时节,于闯山亭内的雅集情景。开篇“亭皋树林五月寒”及“坐损秀爽披孱颜”两句,以清冷的意境勾勒出季节与人物的情状,“损”字用得极妙,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因久坐而略感疲惫。

接着“使君清雅颇好事,妙墨风流名闯山”两句,透露了主人公的身份及其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造诣。“使君”指的是有文化修养的士大夫,而“妙墨风流”则是对其书法技艺的高度评价。

中间部分“云归雨罢作佳色,山在杳霭空濛间。烟中合还展屏障,鸟外纡馀堆髻鬟”四句,以优美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闯山亭周遭的自然风光。“云归雨罢作佳色”表明天气转晴后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山在杳霭空濛间”则表现出山峦在薄雾中的神秘氛围。下两句则描绘了亭内外的景象,屏障和髻鬟都是古代建筑或装饰的一部分,通过这些细节展示了亭子的雅致与周遭环境的融合。

末尾“疏帘捲尽一搔首,决眦荡胸如可攀。江头好山不知数,供给骚人犹等閒”四句,是对主人公在闯山亭内书画创作的情景描写。通过“疏帘捲尽”和“决眦荡胸”,诗人传达了主人公投入到艺术创作中的全神贯注与得心应手。而末两句则表明了江边美丽的山峦数不胜数,足以供给那些热爱书画之士大饱眼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闯山亭及其周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主人公在其中创作书画的情景刻画,展现了一个文化雅集的场景,寄寓着作者对于文人墨客生活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至毗陵简巽老时有所怀也

从来语默有千钧,乱后相逢气益振。

好鸟开窗如应客,清风挽竹故留人。

更贫岂顾墦间祭,已老犹堪席上珍。

说到苍梧泪横臆,皇天万一照酸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听弹广陵

时风正薰弹广陵,乱世掩抑咿嚘声。

孰谓嵇康敢不臣,此心炯炯难自明。

荒楸古墓鬼神啸,大泽深山龙凤惊。

我来听此可无语,天乎孰谓得其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听照旷尘外琴

老全冰玉姿,不受一滓尘。

弹琴看飞鸿,自是千载人。

幽兰写国香,白雪回阳春。

邈视嵇阮流,不肯加冠巾。

丝桐得心法,二子入室亲。

高山与流水,领略难具陈。

前年出关意,浩荡谁能驯。

跌足兵火围,所遇多苦辛。

却来湖上寺,翳拂坐石门。

颇有名胜士,宛然交道存。

寄书亦及我,匪但通寒温。

问我能来无,愧负匏瓜身。

翩然如野鹤,接羽凌秋旻。

过我晋陵郡,促轸风露新。

谐和下鸾凤,幽怨出鬼神。

老全殆不没,千古名知津。

漂流更丧乱,我生乃不辰。

见子颜色开,慰我羁旅魂。

我心亦清苦,久愿丘壑邻。

何时舟载月,一弄秋江滨。

形式: 古风

孝感堂

孝为百行本,儒训存六经。

未有仁而遗,礼宜权重轻。

哀严以事死,敬乐以事生。

岂徒天性得,乃见人道成。

显显三彭子,德事肃且馨。

好仁无以尚,尊誉乡有评。

当年綵衣戏,此日羊枣诚。

春秋荐霜露,洒扫供粢盛。

新亭洁轮奂,拱木连高甍。

霜松无鹿犯,风树有乌鸣。

不惭王谢家,芝兰秀阶庭。

他年看崛起,阔步跻公卿。

可为风俗劝,以代门闾旌。

埋蛇功亦微,获报犹尔荣。

岂念不忘本,罔极通无形。

天人固相悬,昭然无臭声。

请观妙莲华,嘉瑞非其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