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宁庙挽词(其二)

自听山东诏,甘泉息夜烟。

玺膺新玉帛,图贡旧山川。

望切尧民日,忧形杞国天。

中原尤感泣,不独老臣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自从接到山东的圣旨,宫廷夜晚的烽烟得以平息。
新的玉帛象征着和平,古老的山川画卷被展示进献。
每日都期待着百姓安宁,忧虑如同杞人忧天笼罩在上苍。
整个中原地区深受感动,不仅仅是年迈的臣子如此悲痛。

注释

自:从。
听:接到。
山东:指代某个地区或事件。
诏:皇帝的命令或圣旨。
甘泉:宫殿名,这里指宫廷。
息:停止。
夜烟:夜间烽火,表示战争或警报。
玺膺:接受玉帛的仪式,象征和平。
新玉帛:新的礼物,可能指和平协议或贡品。
图贡:地图和贡品。
旧山川:古代的地图,代表地域。
望切:深切期盼。
尧民:尧的时代的人民,比喻理想中的贤明统治。
忧形:忧虑的神情。
杞国天:源自‘杞人忧天’的故事,形容过度忧虑。
中原:中国的中部地区。
尤:尤其。
感泣:感动落泪。
老臣:年长的官员。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忠诚的官员在接到朝廷命令后,心中涌动着对国家山河的深厚情感和忧虑。首句“自听山东诏”表明诗人在听到来自山东地区的诏书之后,“甘泉息夜烟”则是形象地描述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凉,水流潺潺声中带着一丝安详。

接着“玺膺新玉帛”展现了朝廷赐予的荣誉和新的开始,而“图贡旧山川”则是诗人对古老山川的缅怀之情,表明他心系故土。第三句“望切尧民日”中,“尧民日”指的是理想中的太平盛世,诗人在向往那种和谐安宁的时代。

“忧形杞国天”则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杞国"此处代指国家。最后两句,“中原尤感泣,不独老臣然”,表达了诗人对于中原(即黄河流域一带)所承载的历史沉重与个人情感深厚,这份感慨并不仅限于年迈的臣子。

整首诗通过对诏书的回应,展现了诗人的忠诚、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是一首表达深沉情感和高尚理念的佳作。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甲申宁庙挽词(其一)

德化勤三纪,仁声溢九州。

浣衣昭禹俭,昃食轸文忧。

润色恢鸿业,艰难启燕谋。

中兴宗汉庙,端自敬天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甲辰送淮东黎漕趋朝(其二)

始焉来此学分弓,定计初筵画诺中。

击楫少能思祖逖,同舟多赖有娄公。

老怀不奈周南滞,佳客今成冀北空。

天上故人如见问,为言憔悴已成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甲辰送淮东黎漕趋朝(其一)

帘捲红楼拍手看,星轺迅步上鹓鸾。

皇华节下留佳政,玉笋班中作好官。

卿相致身时则易,忠贤得路古来难。

端门待漏东风峭,尚忆屯边铁甲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礼湘山佛和别驾叔韵

自得湘南一派奇,禅舂元熟不须师。

几千亿化如来相,五百年将再出时。

翠壁云连秋树老,宝坊香静午斋迟。

我来欲和因缘事,众衲丛中有解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