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雅二十韵

学道无所得,惟于鄙事能。

九帙后篇什,来世有公评。

岂未登社坛,直欲破刘城。

六言与七字,如九转炼成。

宇宙中间物,琐屑不记名。

孰能通伦类,挑抉其微情。

蛾以灯为光,蚊众成雷声。

桑老蚕茧白,草腐萤爝明。

幽谷闻绵蛮,知有迁乔莺。

落日见科斗,深夜有蝈鸣。

蚋嗜醯杂袭,蚓饮泉亦清。

蝇吮血美炙,犬以秽为鲭。

蛇非性好曲,蠖负屈求伸。

蚤惧鸺鹠撮,自匿于衣巾。

虱愁犊鼻破,不免景略扪。

狐依冢作祟,鼠谓社可凭。

痛掴一掌血,饱食五鼎烹。

畴昔同袍子,来问侬师承。

前柴桑处士,后半山老人。

讵能追高雅,或可洗腐陈。

形式: 古风

翻译

学习道理无所收获,只在平凡小事上有所擅长。
众多篇章累积,未来世自有公正评价。
难道我没有登上学术高峰,只是想攻破刘姓的学问堡垒。
无论是六言还是七言诗,都经过反复锤炼而成。
世间万物中,琐碎的事物无需一一记住名字。
谁能通晓万物的规律,洞察细微的情感。
蛾子以灯火为光明,蚊群聚集成雷鸣。
桑树老去,蚕茧洁白;草丛腐烂,萤火虫发出微光。
深谷中听见鸟鸣绵蛮,知道有飞鸟迁徙。
夕阳下见到蝌蚪,深夜里有蝈蝈叫声。
蚊蚋嗜好醋味,蚯蚓喝清泉。
苍蝇吸食鲜血,狗却视污秽为美食。
蛇并非天生弯曲,蠖虫弯曲只为伸展。
跳蚤害怕猫头鹰捕捉,藏身于衣物之中。
虱子担忧被牛鼻夹伤,却仍难逃人手触摸。
狐狸依附坟墓作恶,老鼠认为土地庙可以庇护。
痛打一掌流血,饱餐一顿如同五鼎大餐。
昔日的同窗,来询问我的师承。
先有柴桑隐士,后有半山老人。
我无法追求高尚,或许能洗净陈旧的思想。

注释

鄙事:平凡小事。
九帙:指众多篇章。
社:土地庙,象征庇护。
刘城:比喻学问堡垒。
九转:反复修炼。
琐屑:细小、无关紧要。
伦类:万物的规律。
绵蛮:鸟鸣声。
科斗:蝌蚪。
蚋:小虫,如蚊子。
蠖:一种昆虫,常弯曲身体。
鸺鹠:猫头鹰。
犊鼻:牛鼻孔。
畴昔:往昔,昔日。
柴桑:地名,陶渊明曾居于此。
半山:地名,黄庭坚晚年号半山居士。
高雅:高尚的学问或品格。
腐陈:陈旧的思想或观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演雅二十韵》,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这是一首集大成于一体,融汇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全诗围绕“学道无所得”这一核心,展开了一系列对自然界、人生境遇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深刻反思。

首先,“学道无所得,惟于鄙事能。”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态度,即通过学习来掌握世间万物,虽然未能触及高深的道理,但在日常琐碎的事务中却能有所作为。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谦逊,更透露出他对“道”的追求和敬畏之心。

接着,“九帙后篇什,来世有公评。”则是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与期待。他以“九帙”比喻自己的作品,将其定位为经典级别,并且相信这些作品将会在未来得到公正的评价。这里透露出诗人的文艺理想和对后世的期许。

随后的“岂未登社坛,直欲破刘城。”则是一种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渴望和追求。在古代,社坛象征着文化的高峰,而“破刘城”则是用来形容学问之难。这里诗人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对知识无限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六言与七字,如九转炼成。”展示了诗人的文学造诣,强调了语言的精炼和艺术的层次感。通过“炼成”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字处理的极致追求。

以下几句:“宇宙中间物,琐屑不记名。”则是对自然界万象万化的描绘,以及对这些现象的淡然态度。这里“不记名”意味着诗人对于那些不为世人所知晓的小事物持有一种超然的观察姿态。

紧接着,“孰能通伦类,挑抉其微情。”则是诗人对于探求自然界和人生中细微之处的渴望。这里“孰能”表达了对这种能力的敬佩,而“挑抉”则展示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力。

接下来的部分,是一系列通过自然界中的小生物来比喻世间百态的情景。从蛾、蚊到老桑树、腐草,乃至于幽谷的绵蛮,每一个形象都承载着诗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独特感悟。

最后,“畴昔同袍子,来问侬师承。”则是对过去学术传承的一种怀念。诗人通过提及“前柴桑处士,后半山老人”,表达了自己与前贤相连的心愿,以及对于文化知识的传递和继承的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演雅二十韵》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也是诗人对个人修养、学术追求以及文学创作等多个层面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物的观察,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宇宙万象和生命本质的理解,同时也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这不仅是一次文学上的探索,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熊主簿示梅花十绝诗至梅花已过因观海棠辄次其韵(其四)

颠风猛雨阻追攀,欲问春留数日间。

过眼红云成白雪,到晴祇恐没花看。

形式: 七言绝句

蔡伟叔讲通书

蒋君易学高无助,蔡子重来讲杏坛。

绛帐先生移席听,青衿学士堵墙观。

举扬霁月光风易,笺注先天太极难。

稳坐虎皮挥麈尾,岂知春雨客毡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蔡忠惠家观墨迹

维蔡郡之望,过者必式闾。

严严端明厅,遗像犹肃如。

颇闻手泽富,傥许窥珍储。

主人命发笥,棐几同卷舒。

比颜倍秀丽,视柳加敷腴。

亳杭两记在,妙与蜡本殊。

洛桥字尤佳,其大径尺馀。

班班名臣帖,煌煌昭陵书。

坐令承学士,若睹庆历初。

向来故家物,聚散何忽诸。

祭器抱它适,玉轴弃路隅。

端明梦奠时,应门惟一孤。

厥裔日以蕃,庙院蜂房居。

寸纸惜如命,不博明月珠。

乃知儒泽远,浮荣无根株。

勖哉守视者,巾袭防蠹鱼。

形式: 古风

蔷薇花

浥露含风匝树开,呼童净扫架边苔。

湘红染就高张起,蜀锦机成乍剪来。

公子但贪桃夹道,贵人自爱药翻阶。

宁知野老茅茨下,亦有繁英送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