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鱼轩海上遥,鸾影月中销。
双剑来时合,孤桐去日凋。
夕阳迷陇隧,秋雨咽笳箫。
画翣无留影,铭旌已度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为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所作的挽歌。挽歌是一种哀悼亡者的诗歌,通常在古代用以纪念逝者。
“鱼轩海上遥”一句,以远离的大海比喻去世之人的灵魂或精神,如同那不可触及的海中鱼轩(鱼轩,一种神话中的海中楼阁)。接下来的“鸾影月中销”,则是用美丽的鸾鸟在明月下的影像,来形容逝者的美好形象已经消失。
“双剑来时合”可能暗指某种仪式或纪念活动,同时也可解作对逝者生前英勇形象的一种赞颂。紧接着的“孤桐去日凋”,则描绘了一种凄凉景象,孤零零的桐树在秋天叶子凋落,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孤独。
“夕阳迷陇隧”一句,以迷离的夕阳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死的界限模糊。下面的“秋雨咽笳箫”,则是通过秋天细雨的声响,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之情。
最后,“画翣无留影”意味着即便是最精美的艺术作品,也无法留住逝者生命中不可复返的瞬间。而“铭旌已度桥”,则可能指的是纪念逝者的仪式已经进行完毕,时间和生活继续向前推进。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景象,表达了对逝者深切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于生命、死亡和哀思的深刻感悟。
不详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群峰过雨涧淙淙,松下扉扃白鹤双。
香透经窗笼桧柏,云生梵宇湿幡幢。
蒲团僧定风过席,苇岸渔歌月堕江。
谁悟此生同寂灭,老禅慧力得心降。
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
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
塔上是何缘,香灯续细烟。
松枝当麈尾,柳絮替蚕绵。
浮草经行遍,空花义趣圆。
我来虽为法,暂借一床眠。
愁人空望国,惊鸟不归林。
莫话弹冠事,谁知结袜心。
霜凋树吹断,土蚀剑痕深。
欲作怀沙赋,明时耻自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