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群峰过雨涧淙淙,松下扉扃白鹤双。
香透经窗笼桧柏,云生梵宇湿幡幢。
蒲团僧定风过席,苇岸渔歌月堕江。
谁悟此生同寂灭,老禅慧力得心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寺景象,充满了禅意与哲思。群峰在雨后的清新气氛中显得格外鲜明,而涧水淙淙之声似乎在诉说着自然的秘密。松下白鹤成双,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
香气透过窗棂,经由桧柏的清新,渲染出一股禅意。云雾缭绕于梵宇之中,湿润了幡幢(古代佛寺中的旗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蒲团上的僧人静坐,风过席间而不为所动,显示出他内心的平和与定力。苇岸旁渔人的歌声,在月光下轻轻飘荡,伴随着江水的流向,显得悠远而深邃。
最后两句“谁悟此生同寂灭,老禅慧力得心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与禅理的深刻领悟。它传递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以及通过修禅得到内心平静与智慧的心境。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顾况的高超笔力,更透露出他对佛教哲学和禅宗文化的深厚造诣,以及对于自然界和人生真理的独到见解。
不详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
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
塔上是何缘,香灯续细烟。
松枝当麈尾,柳絮替蚕绵。
浮草经行遍,空花义趣圆。
我来虽为法,暂借一床眠。
愁人空望国,惊鸟不归林。
莫话弹冠事,谁知结袜心。
霜凋树吹断,土蚀剑痕深。
欲作怀沙赋,明时耻自沈。
何处吊灵均,江边一老人。
汉仪君已接,楚奏我空频。
直道其如命,平生不负神。
自伤庚子日,鵩鸟上承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