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唐起居前后见寄二首(其一)

愁人空望国,惊鸟不归林。

莫话弹冠事,谁知结袜心。

霜凋树吹断,土蚀剑痕深。

欲作怀沙赋,明时耻自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忧愁的人徒然望着远方的国家,受惊的鸟儿不敢飞回树林。
别提那些出仕为官的事了,又有谁知道我内心深处的志向呢。
寒霜使树木凋零,风吹过,剑痕更加深刻。
想要效仿屈原写下《怀沙赋》,在清明的时代,我宁可选择坚守,不愿沉沦。

注释

愁人:忧郁的人。
空:徒然。
国:国家。
弹冠:出仕为官。
结袜:比喻志向或忠诚。
霜凋:寒霜使……凋零。
剑痕:剑留下的痕迹。
怀沙赋:《怀沙赋》(屈原作品,表达忠诚与绝望)。
明时:清明的时代。
耻:以……为耻。
沈:沉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忧愁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念。"愁人空望国,惊鸟不归林"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家国的无限哀思和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莫话弹冠事,谁知结袜心"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恼,以及他对于别人难以理解其深层情感的无奈。

"霜凋树吹断,土蚀剑痕深"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强化了诗人的哀愁之情。霜凋的树木、被风吹断,以及剑痕深入土中,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往事的难以挽回。

最后,"欲作怀沙赋,明时耻自沈"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创作来抒发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但又感到在明亮的时代中表达这种情感是一种羞愧,因为它与现实的明媚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哀愁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无尽追忆。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酬唐起居前后见寄二首(其二)

何处吊灵均,江边一老人。

汉仪君已接,楚奏我空频。

直道其如命,平生不负神。

自伤庚子日,鵩鸟上承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鄱阳大云寺一公房

尽日陪游处,斜阳竹院清。

定中观有漏,言外證无生。

色界聊传法,空门不用情。

欲知相去近,钟鼓两闻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歙山栖霞寺

明徵君旧宅,陈后主题诗。

迹在人亡处,山空月满时。

宝瓶无破响,道树有低枝。

已是伤离客,仍逢靳尚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酅公合祔挽歌

草露前朝事,荆茅圣主封。

空传馀竹帛,永绝旧歌钟。

清镜无双影,穷泉有几重。

笳箫最悲处,风入九原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