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忠王挽词三首(其一)

同盟会五月,归葬出三条。

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

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

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在同盟会成立的五月里,我回来为亡者安排葬礼,路径经过三条主要道路。
阳光黯淡,咸阳的树木显得凄凉,天空寒冷,渭水上的桥也透着寒意。
偶尔瞥见朱鹭飞翔转身,还记得那匹紫色骏马的骄傲模样。
寂静的墓地充满了遗憾,从此以后,那悠扬的玉箫声也将永远停歇。

注释

同盟会: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由孙中山等人发起。
五月:具体的月份,也可能象征活跃时期。
归葬:把去世的人送回故乡安葬。
三条:指三条主要的道路或区域,具体情境下的地理指代。
日惨:形容日光暗淡,氛围凄凉。
咸阳树:咸阳,古都名,此处泛指北方城市,树代表哀伤的景象。
天寒:天气寒冷,也映射心情的悲凉。
渭水桥:渭水上的桥梁,渭水在陕西,常用于文学中表达离别与哀愁。
稍看:偶尔观看,不经意间看到。
朱鹭:一种鸟,这里可能象征生命或往昔的记忆。
转:转动,飞舞,暗示生命的动态。
尚识:还记得,依然能够辨认。
紫骝:紫色的骏马,常用来形容高贵或难忘的事物,这里可能指代逝者的风采。
寂寂:寂静无声,形容环境的冷清。
泉台:墓地,阴间住所的雅称。
恨:遗憾,未了的心愿。
从兹:从此以后。
罢玉箫:停止吹奏玉箫,比喻欢乐不再,生活中的美好结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伤怀念的情感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于逝去时光和往昔友人的思念。"同盟会五月"一句直接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时间背景,而"归葬出三条"则隐含着一种仪式或事件的举行,可能是对逝者的缅怀。

接下来的两句"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通过对阳光和河水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秋冬交替的萧瑟景象。这里的"咸阳树"与"渭水桥"都是历史文化丰富的地名,但在此处被用来营造一种肃杀而又冷清的氛围。

第三句"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则通过对鸟儿和马匹行为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荣华的回忆和怀念。朱鹭(一种红色的鹭鹅)与紫骝(紫色骏马),在古代常象征着尊贵与豪华,而这里则是诗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最后两句"寂寂泉台恨,自兹罢玉箫"则表达了诗人的深沉哀思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不舍。"寂寂"一词形容一种静谧而又空旷的情景,而"罢玉箫"则可能是指放弃了一种乐器,象征着一种艺术或生活的终结。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历史地名的描写,以及对往昔美好事物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鲁忠王挽词三首(其二)

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

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

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鲁忠王挽词三首(其三)

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

故人悲宿草,中使惨晨笳。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唯馀孔公宅,长接鲁王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蓝田山庄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

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

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