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游子虽惜别,一去何时见。
飞鸟犹恋巢,万里亦何远。
妾愿化为霜,日日下河梁。
若能侵鬓色,先染薄情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苏拯的作品,名为《寄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相思之情和对遥远别离的深切怀念。
"游子虽惜别,一去何时见。" 这两句表达了游子对于即将到来的分别感到不舍,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渺茫和对再次相见的无限期待。这里的“游子”指的是远行的人,而“一去何时见”则是对未来重逢时机的迷茫与无奈。
"飞鸟犹恋巢,万里亦何远。" 飞鸟尚且恋栈,不愿离巢,这里比喻出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厚情感,即便是万里之遥,也觉得不过是一种心理距离的表现。这里“飞鸟”象征着归巢之心,而“万里亦何远”则强调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尽管相隔遥远,但在内心深处,这种距离感并不那么明显。
"妾愿化为霜,日日下河梁。"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极度的相思之情,愿意化作霜雪,每天都能降落在所爱之人的行走路上,以此来表达自己无法亲自到达的心愿。这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愿望,是对对方深情厚谊的一种表现。
"若能侵鬓色,先染薄情郎。" 这两句诗则是进一步表达了这种相思之情,诗人希望自己的情感能够渗透进所爱之人的头发(鬓色),以此来形象地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占有欲望和深切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挚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舍与期待。
不详
谁谓之推贤,于世何功果。
绝尔晋侯交,禁我唐虞火。
国闭檀榆烟,大礼成隳堕。
暗室枯槁饭,冷面相看坐。
阳升既非佑,阴伏若为佐。
焉冻群生腹,将止天下祸。
但究冤滥刑,天道无不可。
鄙哉前朝翊赞臣,吁谟之规何琐琐。
垂竿朝与暮,披蓑卧横楫。
不问清平时,自乐沧波业。
长畏不得闲,几度避游畋。
当笑钓台上,逃名名却传。
猎犬未成行,狐兔无奈何。
猎犬今盈群,狐兔依旧多。
自尔初跳跃,人言多拿躩。
常指天外狼,立可口中嚼。
骨长毛衣重,烧残烟草薄。
狡兔何曾擒,时把家鸡捉。
食尽者饭翻,增养者恶壮。
可嗟猎犬壮复壮,不堪兔绝良弓丧。
所猎一何酷,终年耗林麓。
飞走如未空,贪残岂知足。
尝闻猎书史,可以鉴荣辱。
尝闻猎贤良,可以霸邦国。
如何纵网罗,空成肥骨肉。
和济俱不闻,曷所禳颠覆。
谁能为扣天地炉,铸此伤生其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