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功甫赠陈待制致仕二首(其二)

南北纷纷不觉尘,鸳鸯湖水解留人。

乳浮香焙谁同试,蚁泛家篘分外淳。

禅寂久因师粲可,婚姻便可继朱陈。

莫从旧路寻归梦,占取东篱采菊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和郭功甫赠陈待制致仕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与友人陈待制相聚的场景,充满了对友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南北纷纷不觉尘”,开篇即以“南北”二字点明了人物的来去无常,而“不觉尘”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接下来,“鸳鸯湖水解留人”一句,运用鸳鸯双栖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温馨与和谐,湖水仿佛也愿意留住他们,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乳浮香焙谁同试,蚁泛家篘分外淳”两句,通过具体的饮茶和饮酒活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生活乐趣的情景。这里不仅体现了对美食美酒的欣赏,更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禅寂久因师粲可,婚姻便可继朱陈”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既表达了对师友关系的尊重和对传统美德的推崇,又暗示了对稳定家庭生活的向往。其中,“朱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婚姻典故,象征着美满的婚姻,此处借指理想的婚姻状态。

最后,“莫从旧路寻归梦,占取东篱采菊身”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愿沉溺于过去的回忆,而是希望过上自由自在、亲近自然的生活。这里的“东篱采菊”源自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象征着诗人追求的隐逸生活和内心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以及对自然、生活、友情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和人三首(其一)

昂昂野鹤固难群,皎皎冰壶不受尘。

一笑每逢青眼旧,多情空愧白头新。

西风未用高纨扇,东道应容岸角巾。

珍重长谣倚云瑟,潇湘谁是赏音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人三首(其二)

经年牢落别离群,准拟归来拂路尘。

妙语独从书上得,欢悰犹欠坐中新。

颇闻洛下传佳句,更喜嵩阳识垫巾。

几欲军门示巾帼,老来犹更不如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人三首(其三)

荆溪风物记当时,吹絮河豚下箸迟。

绿满金田朝应供,红残朱槛夜论诗。

幅巾已托遗民后,杓柄犹怀象骨疑。

早晚云间见金臂,空悬翠竹漫抽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采莲

闻道栽成十亩莲,便思挑出杖头钱。

定知荇菜参差处,不是决明颜色鲜。

红日半移芳草岸,清歌低泛木兰船。

惊心未得同真赏,空愧诸豪白玉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