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寺宜静夜,禅房开竹扉。
支公方晤语,孤月复清晖。
一磬响丹壑,千灯明翠微。
平生厌浮世,兹夕更忘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寺夜景,诗人钱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副禅房竹扉轻启、月光如水的幽深境界。"山寺宜静夜"四字简洁明了,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紧接着的"禅房开竹扉"则是对这一氛围的进一步渲染,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这份静谧的细腻体验。
"支公方晤语,孤月复清晖"中的"支公"或许指的是某位高僧,与之交流的"晤语"不仅展现了诗人与佛门之交,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孤月复清晖"则是对夜晚月色的一种描写,月光下的寺院显得格外宁静和神秘。
一磬响丹壑,千灯明翠微"中的"一磬响"可能指的是寺庙中某个仪式的钟声,而"千灯明翠微"则是对寺内供奉佛像时所点燃的无数灯火的一种描写,这些细节为诗增添了一份庄严而神圣的气氛。
最后两句"平生厌浮世,兹夕更忘归"表达了诗人对于俗世生活的厌倦,以及在这宁静夜晚中对归家的淡漠。这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象征着他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寺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宁静与超脱尘世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香花闭一林,真士此看心。
行道白云近,然灯翠壁深。
梵筵清水月,禅坐冷山阴。
更说东溪好,明朝乘兴寻。
愁人待晓鸡,秋雨暗凄凄。
度烛萤时灭,传书雁渐低。
客来知计误,梦里泣津迷。
无以逃悲思,寒螀处处啼。
永嘉风景入新年,才子诗成定可怜。
梦里还乡不相见,天涯忆戴复谁传。
花倾晓露垂如泪,莺拂游丝断若弦。
愿得回风吹海雁,飞书一宿到君边。
龙节知无事,江城不掩扉。
诗传过客远,书到故人稀。
坐啸看潮起,行春送雁归。
望舒三五夜,思尽谢玄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