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韵二首(其一)真想

壮志迈千古,尽读天下书。

北登黄金台,四顾意旷如。

献策见天子,致身在云衢。

乔木凌霄汉,落落影扶疏。

周行数万里,翱翔复萦纡。

叙迁历中外,令望长有馀。

横流须巨石,公也孙不居。

渠渠犹夏屋,建业亦多鱼。

真想和陶什,不为韵语拘。

俯仰天地间,何方不籧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和陶韵二首(其一)真想》。邵宝以“真想”为题,展现了他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抱负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句“壮志迈千古,尽读天下书”,开篇即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与对知识的渴望,立志超越千年,遍览群书,奠定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接着,“北登黄金台,四顾意旷如”,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心境开阔,寓意着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与探索。

“献策见天子,致身在云衢”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希望将自己的智慧与策略呈献给君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同置身于云端之上,象征着高位与荣耀。

“乔木凌霄汉,落落影扶疏”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诗人的品格与风骨,如同高耸入云的树木,枝叶繁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高洁与坚韧。

“周行数万里,翱翔复萦纡”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世界广泛探索的渴望,以及在旅途中面对曲折与挑战的态度,体现了他的冒险精神与坚韧不拔。

“叙迁历中外,令望长有馀”表明诗人不仅在国内有所作为,还放眼全球,其名声与影响力超越国界,令人敬仰。

“横流须巨石,公也孙不居”一句,以河流需要巨石来稳固比喻,强调了领袖人物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巨石,能够稳定局势,引领众人。

“渠渠犹夏屋,建业亦多鱼”通过对比,将诗人的住所比作夏屋,生活富足,同时又提到建业多鱼,暗含了诗人生活的安逸与满足。

最后,“真想和陶什,不为韵语拘”表达了诗人追求真实情感与思想表达的决心,不愿被形式所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真实。

“俯仰天地间,何方不籧庐”则以广阔的天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保持谦逊与自省的态度,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邵宝对于理想、抱负、社会责任以及个人品格的深刻思考,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学者的胸襟与情怀。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陶韵二首(其二)遥情

无才有积病,我负二宜休。

五十为亲养,恳乞江东游。

入爱萱草荣,出欣泉水流。

野服听沧浪,近有忘机鸥。

前时堂中人,今为山下丘。

一拜扶两仆,敢望夔龙俦。

岂不念上德,万一涓埃酬。

长揖谒廷陛,此事今有不。

近步亦藜杖,遥情抱幽忧。

柴桑有遗矩,吾当此中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阙

上有千竿竹,碧影翻阶墀。

我归自南省,方当静脩时。

挈我二三友,讲斯复游斯。

昼诵掩虚室,夕眺摩残碑。

古琴弄淇澳,赓以南风词。

别去三十载,往往梦见之。

圃蔬未足叹,伤哉草离离。

西游且北览,何以慰夙期。

云生志复旧,作堂请新规。

我昔寓白鹿,尝以图志来。

愿言植嘉木,绿阴散繁枝。

愧兹未能赋,聊作林堂诗。

形式: 古风

巨然山寺图用虞邵庵韵

古寺据崇岭,亦复设远关。

中有苦行僧,终岁不下山。

长松结深霭,釐然界尘寰。

双瀑落悬厓,涧声日潺湲。

殿堂栖古佛,长有云半间。

阁登一纵目,目过心自閒。

朝送白云去,暮迎白云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梦药诗

醉后谢山翁,梦中闻地瘿。

仙人戴唐巾,飘飘发垂领。

口诵复掌画,除子旧疾疢。

觉来检草经,逢人辄言请。

尔来数月馀,笑我捕风影。

人从芜湖来,自谓能记省。

此物出巴陵,近始露茫颖。

不知掘者谁,殆如金出矿。

或将汤液之,神功在俄顷。

某也病中风,不死亦天幸。

林居十五年,吾亦爱吾胫。

从兹矢长服,不敢一日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