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孺人挽诗

嗃嗃当年女手缝,一家从此更雍雍。

性安于善行无迹,儿自为铭笔有踪。

闻说湖清见龙首,还疑墓长羃云峰。

哀情变化何终极,留泽凌霄绛绕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当年妇女亲手缝制衣物,家庭从此和谐安宁。
她本性善良,行事不张扬,孩子们自己也能留下学习的痕迹。
听说湖水清澈能映照出龙首,又怀疑她的墓地高耸,云雾缭绕。
悲伤之情如何有个尽头,只留下恩泽如红霞环绕松树,直入云霄。

注释

当年:过去。
女手缝:妇女手工缝制。
雍雍:和睦、安宁。
性安:本性安于。
无迹:不显痕迹。
儿自:孩子们自己。
铭笔:刻在笔迹中。
湖清:湖水清澈。
龙首:龙的形象。
墓长:墓地高大。
羃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哀情:悲伤的情感。
终极:尽头。
留泽:遗留恩泽。
凌霄:直入云霄。
绛绕松:红霞环绕松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叶适的《刘孺人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细节的描绘,展现了深切的哀思和对逝者的怀念。

首句“嗃嗃当年女手缝”以动听的声音形象地描述了逝者生前用心缝制衣物的情景,接下来的“一家从此更雍雍”则表达了逝者去世后家庭氛围的改变,显得更加萧索和凄凉。

中间两句“性安于善行无迹,儿自为铭笔有踪”表明逝者的品德高尚,但其善行却未留下任何痕迹,而孩子则通过文字记录来纪念父母。这里的“行无迹”和“笔有踪”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对逝者德行的赞扬,以及子女对逝者的深情。

接下来的两句“闻说湖清见龙首,还疑墓长羃云峰”则是诗人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对于逝者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湖清见龙首”可能指的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而“还疑墓长羃云峰”则表现了诗人对逝者墓地的好奇和不舍,似乎在质疑逝者是否真的安息于那片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中。

最后两句“哀情变化何终极,留泽凌霄绛绕松”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深切哀思,以及对逝者德泽长存的美好祝愿。这里的“哀情变化”反映了逝者去世后亲人们情感上的巨大变化,而“留泽凌霄绛绕松”则是希望逝者留下的善行和精神能像松树一样坚韧不拔,永远被人们铭记。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细节的回忆,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深沉的哀思和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生命、死亡以及对逝者德泽长存的期望。

收录诗词(394)

叶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 字:正则
  • 号:水心居士
  • 籍贯: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
  • 生卒年: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吉州刺史蔡直之挽词二首(其二)

能事实伟甚,谦终尤罕闻。

忘身宾出日,敛手避浮云。

天欲消胡运,人谁靖楚氛。

未刊千字诔,长掩一丘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吉州刺史蔡直之挽词二首(其一)

领閤号亲贵,光宗始用儒。

谅惟医国手,果验活人书。

负郭可税驾,行田宜蹇驴。

相看满川月,无计遣长须。

形式: 五言律诗

安抚待制侍郎徐公挽词二首(其二)

饮冰那得不醒然,北看成南丑又妍。

建策须为万世虑,孤忠亦有一身全。

星文忍向生前坠,梦事方从死日传。

莫指鸣山归路熟,青林黄叶度年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安抚待制侍郎徐公挽词二首(其一)

玉质金章映海滨,养成天德异凡伦。

曾颜窈渺关前圣,管葛粗疏付后人。

惆怅穷途三讫癸,吁嗟厄岁再逢寅。

送公何物堪将去,留在埋铭石色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