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传封三世尽河东,家占中条第一峰。
旱岁天教作霖雨,明时帝用补山龙。
草开旧路沙痕在,日照新池凤迹重。
卑散自知霄汉隔,若为门下赐从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宦家族的辉煌历史与自然风光。开篇“传封三世尽河东,家占中条第一峰”表明作者所述之家族已传承三代,其家族地处河东地区,并且拥有那里的主峰。这两句通过对家族史和地理环境的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强盛而具有深厚根基的家族形象。
接下来的“旱岁天教作霖雨,明时帝用补山龙”则是从自然界的角度,对这片土地上的神话传说进行了一番描写。在干旱之年,上天赐予甘霖,而当光明之世,皇帝派遣龙来滋润大地。这些描述增添了诗中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古人对自然和权力的崇敬。
“草开旧路沙痕在,日照新池凤迹重”这两句,则从一个具体的景象——道路与池塘出发,通过草地复苏的旧路和沙漠中留下的足迹,以及阳光照耀下新挖的池塘中呈现出的凤凰之迹,传达了时间流转与生命更新的主题。
最后,“卑散自知霄汉隔,若为门下赐从容”则表明作者对自己所处地位的认识,以及对家族荣耀与个人的距离感有着清醒的认知。同时也表达了对家族恩泽的期待,如同家族恩惠一样宽厚。
整首诗通过对家族历史、自然神话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辉煌与宁静。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圣朝齐贺说逢殷,霄汉无云日月真。
金鼎调和天膳美,瑶池沐浴赐衣新。
两河开地山川正,四海休兵造化仁。
曾向山东为散吏,当今窦宪是贤臣。
紫烟楼阁碧纱亭,上界诗仙独自行。
奇险驱回还寂寞,云山经用始鲜明。
藕绡纹缕裁来滑,镜水波涛滤得清。
昏思愿因秋露洗,幸容阶下礼先生。
学士金銮殿后居,天中行坐侍龙舆。
承恩不许离床谢,密诏常教倚案书。
马上唤遮红觜鸭,船头看钓赤鳞鱼。
闲曹散吏无相识,犹记荆州拜谒初。
枯桂衰兰一遍春,唯将道德定君臣。
施行圣泽山川润,图画天文彩色新。
开阁覆看祥瑞历,封名直进薜萝人。
应怜老病无知己,自别溪中满鬓尘。